孙徵厚 题记 母亲走后 哀思泉涌有字以寄 近思之渐深 忽有三字感悟 复以补之 1.静 母亲的静 是简单的心静 生命的最后岁月 母亲总念起北新桥娘家小院 小院的枣树 小院的亲人 还有凌晨雍和宫传来的声响 这是每天最令人震撼的一种仪式 于是母亲披衣而起点亮油灯 让自己以佛家的心静与简单相守 简单做人 百善孝为先 女孩儿家更要早早孝顺 简单做事 一双手一根补针专攻补花 不再花爷爷奶奶一文钱 简单生活 面向枣花深解花语 临窗而坐补针飞舞让日子踏踏实实一针一针走过 因为心静 因为简单 母亲享受双手创造的价值 享受双眼审美的陶醉 享受生活技能的积淀 享受生命品质的提升 从而练出非一般的补绣童子功 从而练出非一般的生存能力 这个过程 让母亲自幼就懂得 知羞耻成人 知恐惧成人 知艰难成人 让母亲自幼就懂得 百姓人家的自尊 百姓人家的高贵 全在劳动的一双手上 在平凡的世界里 自己有一双不平凡的手 什么是长大 内心长大才是真的长大 难怪张家姐妹兄弟对母亲 有另一个响亮别致的敬称 “哥” (意为女中君子) 这样的生命底色 影响了母亲的一生 […]
Category Archives: Collection
尤其不能忘却的记忆
尤其不能忘却的记忆 – 孙征厚 (转抄编辑自《微信孙家》) (2020年3月12日美西时间收到薇姑微信) 惊闻三奶奶仙逝,不胜悲痛!这是孙家的巨大损失, 还望各位叔叔、姑姑节哀保重! – 孙 溪 惊悉三奶奶仙逝,不胜震惊,无限哀痛…… 想三奶奶和母亲同岁,母亲走了多年了,三奶奶身体 还那么硬朗,真羡慕,真高兴!想三奶奶还那么和蔼, 可亲,健谈,不紧不慢地讲给我们那么多我们渴望知 道的家事……感到那么亲切,心里充满了感激且无法忘 却……还一直念记着,待三奶奶百岁那年六月,一定回 北京给她老人家祝寿,再听她老人家讲讲呢…… 祝愿您,祝愿您老人家,和母亲一样,天堂幸福吧! 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 孙 军 惊闻三奶奶离世,倍感震撼。三奶奶一生平凡而伟大, 善良,慈祥。虽然仅有几次相见的机会, 但三奶的音容笑貌,常在眼前。 – 孙 武 高山垂泪,树木低头,三奶奶一路走好。 – 孙 李 三太奶奶!您一路走好!💐 💐 💐 – 孙小荧 尤其不能忘却的记忆 〈上) 题记 家于我 惟对母亲才称得上 “尤其不可忘却的记忆” 1.枣花 母亲生于1922 名执玉 字志洁 祖籍京城北新桥 家境贫寒 襁褓失母 父远在西北 幸祖父母疼爱有加 香饵胡同公立小学启蒙 语数画俱佳 祖辈甚惜之 […]
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
一一写在2019年清明 昨夜长梦,不觉已是哽咽泪湿巾。 醒来怔了一下,叹道:“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啊! (一) 一切都伴着深深的、无尽的、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1984年,正是我这个“可教育好子女”在东北一家老国企(放弃去北京出差机会)参加省委党校学习、“接受党组织严格考验”的关键时期,北京传来噩耗——二姨奶过世了! 默默无语、极度愧疚、无地自容、惊悸不安……就是用尽所有这一类词汇也难以描 述那一刻我的心境。 您知道,二姨奶待我像她的亲孙儿一样,我还说要背她老人家上长城呢! 可我却…… 头年,就是头年啊,在二姨奶居住的景山后街碾子胡同的宅子里,我一边喝着二姨奶为我冲泡的茉莉花茶一边嘚嘚陪一起出差来的同事又爬了一趟八达岭长城的事…… 二姨奶听罢感叹:“咳,我都快五十年没爬过长城了。” 我听出她老人家心中的些许渴望,立刻说:“我下次来,陪您爬长城。” 二姨奶叹口气道,“八十多岁啦,爬不动啦。” 我信誓旦旦:“我背您上去!” 二姨爷旁边听着直乐,放下左手的报纸右手还擎着放大镜,插嘴道:“你能背得动?” 迎着二姨爷诧异的目光,我直起腰、挺起胸、响亮地回答:“没问题!” […]
教我如何不想她
国庆节了,事惰却要由建军节那天说起。 凌晨,在美国的芳芳发了条微信。7点25,夫人见急忙唤住我。 我要去北海图书馆刚走到门口,急忙回身,撞了墙,又见要与我同行去练琴的夫人,跌坐在椅子上,琴从肩膀上滑落,愣在那了。 又怎能不让人茫然失措? 一位老战士、老军医、我们敬爱的老妈妈辞世了。 “快,帮我买票,去北京!”我急了。 夫人如梦初醒,掏出ipad,调出“12306”…… “买……” “今天的高铁。” “1号的……没有。” “2号呢?” “也没有。连3号的都没了。” “为什么为什么啊?……哦,暑运高峰。那,换特快。” “还是先给二哥打个电话吧。”夫人突然提示道。 “对对对。”我恍然,“突然而至,不妥。” 电话立即打向北京…… 亏得,奔北京去就糟了,老妈妈辞于长沙。告别仪式在长沙。 此前只记着,二哥和二嫂(老妈妈二女儿)把老妈妈从美国的三女儿那儿接回来,一直住在北京的家里。 病重了,老妈妈一直念记着回国,回家。 火车上这一路啊,往事如云如烟在脑海里久久萦绕,缠绵不去…… 1993年,为了给儿子的将来“打打经济基础”,我从老国企一个挺高的位置上奋然一跃“下海”,去了二哥介绍的挂靠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的北京华世通实业有限公司。老妈妈在公司亲任董事长。 当时,只觉那真是需仰视可见啊: 老妈妈(董事长曹素荣)是宋庆龄宋美龄的亲属,她的丈夫李劲祥是原国家主席华国锋的秘书(任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墙上,悬挂着蒋经国胞弟蒋纬国先生亲笔题写赠与的用金帛装帧的八个大字“和平统一,振兴中华”,悬挂着前国家主席华国锋与李劲祥合影的照片;张贴着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赠的墨宝“真金不镀”……窗外大操场上,停满了公司进口的小桥车(公司租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8楼),横竖成行,整整齐齐,气势之恢弘有如二战时的坦克军团。——那是改革开放之初啊,那是民营经济的起步阶段啊! 真是敢为天下先! 1993年6月,蒋纬国将军有感于老妈妈曹素荣和李劲祥先生致信所言“……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欣然题写了“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八字回赠。 李老总与华国锋同志、刘虎生同志合影(刘虎生是写有著名诗篇《带镣行》的革命先烈刘伯坚之子、国家经委科技局局长)。 李老总任华国锋同志秘书时留影。 赵朴初先生的题字,耐人寻味。 我先是被派往青岛,为公司拓展新业务,后又调回北京参入公司与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联合组建的影视部。与公司同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8楼办公。老妈妈董事长的办公室在801,我的办公室在803,斜对面817做会议室的大房间是总经理李劲祥的办公室。 老妈妈董事长从不干预我们的业务,却总是见面了就嘱咐爱熬夜写材料的我“要注意休息噢!”那时,8楼南侧的房间是办公室,北侧的多数房间做寝室。时不时,还会听到她用很是悦耳的湘音喊我:“恰饭喽,恰饭喽。”我们习惯称老妈妈董事长的爱人李劲祥为李老总,而不称他李老、李会长、李秘书长啊,等等。李老总很喜欢我们这样称呼他,看他的样子就觉得他心里有着一丝得意,“年轻人,老革命同样有新作为的嘞!”办公司、搞实业,有几位老革命能做得来啊? 有趣,李老总倒是很乐于对我们的工作直接提出意见和建议。呵呵!要知道,他老人家是我们影视部上属的中华民族友好协会的副秘书长嘞!因此,当影视部第一部片子《蒋经国与章亚若》于95年7月在钓鱼台国宾馆首映时,他直接发声:“由孙军主持。””公司人员全力配合,听孙军安排。″其信任令我感喟。 1995年7月,影视部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电视剧《蒋经国与章亚若》首映式。图为首映式上的合影。 我在首映式上。 李老总学识渊博,极为勤奋,笔耕不辍,当时只觉得他不愧给高层领导做过秘书。他趵工作特别讲程序。虽然跟我的办公室斜对门,但他若有什么想法、意见、不是走过来说一说,而经常是写在公司公函专用纸上要秘书(办事员)送给我们…… 这张要我转交的字条可以看出,李老总一是办事认真,二是文笔卓越,三是真的生气了。 为什么叫我”总助″呢?因为我刚从青岛回京,那是我在青島的职务…… 那时候,整个中央社院大楼,后半夜只有李老总和董事长的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在下面望着,不知怎么,会想起“中南海的灯光”,内心热流涌动……用日理万机来形容李老总的工作一点不为过。 李老总先后担任了“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日本东京和统大会”、“澳大利亚悉尼和统大会”、“中南美洲巴西“圣保罗和统大会”、“美国和统会联合总会”等大会的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美国洛杉矶“第七届中华民族之腾飞学术讨论会”分组执行主席等职务,2000年底,被聘任为“全球华人反独促统联盟”常务副会长。 一个人得有多大精力去做这样多的工作啊! 然而,李老总就是在夜以继日地做。 李老总的《生平》中还有这样的文字: “李劲祥同志担任的主要社会职务有:中国鹿邑老子哲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鹿邑老子学会副会长、海南省文昌市人民政府顾问、河北省迁安市人民政府顾问、文昌宋庆龄基金会名誉会长、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欧洲和平统一促进会高级顾问、美国华盛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顾问、世界华商维权联合总会会长、中国社会名人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全球‘反独促统’联盟常务副会长。” 由于李老总积极的对台工作,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三排右数第四人为李老总。 李老总在美国参加”反独促统”活动。2002年8月18日,”在美国洛杉矶第七届中华民族之腾飞学术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惩处分裂国家法》的立法建议,建议全国人大通过立法狷序,制定法彿,遏制`台独′。2003年,冒着被日本右翼分子袭击风险在美国首都华盛和日本东京参加海内外华人华侨保卫钓鱼岛示威游行……″(自《李劲祥同志生平》) 你看,李老总那么忙,那么累,还会时不时在工作间隙来到我们的办公室给我们讲孔孟,讲老庄,讲他去各国、各地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去演讲、去送书,等等。——但是,他老人家却从不讲自己当年一个13岁少年怎样参加革命作为最年轻南下干部怎样经受残酷斗争洗礼后来怎样备受折磨被错误关押的那些事迹。让人只觉得他居功不傲,忍辱负重,爱国报国之心依旧,勤勉奋斗如初。够我们学的啊。——他讲得生动诙谐:“孔子是不收礼,可那一次杨霍不在家他去给人家送还猪腿……”听者兴高采烈,可再看表,都23点30了,明早8点还要打卡上班呢!可老人家还得继续讲啊,这一讲就到后半夜去了。一讲二讲连三讲,吓得我等听众再遇此类“讲座“、“报告”就赶紧找个比“讲座”“报告”还要紧的事做由头溜之乎也……如今,多么想再听听他老人家风趣幽默的“讲座”“报告”啊!——长知识,提精神,让你的内心拥满了爱国情怀。 “1995年江泽民主席发表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八项主张’之后,李老总遵照这一方针,以各种形式在海内外开展宣传活动,并多次与汪道涵、李锐、胡立教等共商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事。”下面两图为正在商讨议事的画面。 李老总参加革命早期留影。 老妈妈董事长则每天要给李老总准备好夜宵,李老总则常要我们与他一块分享,可他老人家艰苦斗争过来的什么厚味油腻不惧我等哪敢夜半三更再与之品尝那颤颤微微儿之大块红烧肉的美味啊!李老总还会拿出“存窑”好酒(那一次是大肚瓷瓶的“中华大团圆”)要我们陪着喝一杯。——这个倒很乐享,都让您老人家闹失眠了,再不饶上点儿“催眠剂”哪行啊? 老妈妈董事长平常并不抽烟,但为了接待海内外友人不能不备些好烟,且要陪着做比成样,她的办公室里,“中华”“熊猫”“红塔山”……好像什么好烟都有,去看望她,自然就会受到各样的款待。我这个被人戏称“净抽民工烟(都宝)”的人,嗲起了“红塔山”,心里真是美美哒,有如过年了一样!老妈妈董事长这可不仅仅是对我,对公司的所有员工她都一视同仁,她的二女儿全面接管和主持公司的业务以后,她依然对每一位员工关爱有加,谁多咳嗽两声,她都要关切地询问;谁感冒发烧了,她都会亲自找药送药,甚至还要亲自动手做“病号饭”送到床前……南来北往的员工啊,都觉得她就是一位慈爱的老妈妈。可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老妈妈董事长,那可是抗美援朝的功臣啊! 篮球中锋,志愿军战士,军医,革命青年……一一记载着老妈妈革命生涯的组照。 当年,老妈妈就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向保家卫国战场的啊! 谁又能忘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那一场艰苦卓绝又扬眉吐气的抗美援朝战爭呢? 老妈妈在战场上,就是这样抢救受伤战士的啊…… 敬爱的毛主席和抗美援朝女战士在一起。 1995年秋天,我的儿子得了血癌。 […]
多伦多纪念罗师母
罗师母2017年4月4日去世,享年93岁。 2017年4月20日,我由洛杉矶乘机来到多伦多参加罗师母的纪念活动。 2017年4月21日纪念追悼活动在多伦多举行。(Service at Jerrett Funeral Home/Burial at Highland Memory Garden). 前排:左起:Janey (罗师母小女儿),Joyce(大女儿),David(小女儿女婿) 罗师母,您歇了世上劳苦,在天国里,平安,喜乐永远陪伴着您。 过去教会的弟兄张家骥和姊妹也来参加。 与Janey和David的合影。 《附:孙李在追悼会上纪念罗师母的发言》 約翰福音 14:1-3, 6 1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 神、也當信我。 2 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 3 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 6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1989年12月,我从北京来到多伦多功读博士学位。1990年1月和朋友一起来North York共同租用一套房子。记忆中路面上积满了很多雪,行人很少,每天出入要自己走出一条路去Bus Station。有一天傍晚从多大回来,发现屋里坐着几位陌生人,正在和一起住的朋友在交谈什么。其中一位女士,应该和我母亲的岁数相当,感觉很亲切。因而,我们就开始交谈了起来。她就是我们后来称道的罗师母。 罗师母带领很多福音朋友信主。罗师母带领我和我的太太在1990年7月信了主。记得当时每个主日后,我们经常到罗师母家里,罗师母给我们做好吃的,同时把神的教导传给我们。我们的女儿和Janey,David的两个女儿在一起玩儿。当时的时光非常甜美。 1992年10月,我们去了温哥华。罗师母介绍我们去了温哥华的教会,使我们在那边继续有教会的生活。后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1997年5月,罗师母有机会到温哥华看望了我们。 2015年1月,我们来多伦多再一次和罗师母会面,我们彼此都非常激动。当时她身体已经开始衰弱。然而,我们一起交谈了很久,在神里面互相激励。临行时,她要护理人员推着轮椅到窗口送我们远去。那一幕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两年前的文章:探望罗师母-带我们进教会,认识神的老师母 2015-1-16) 罗师母,我们舍不得妳离去,但知道妳歇了世上的劳苦,神接妳回天家,在那裡,享受永远的安息,平安和喜乐。詩篇 116:15說: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您安心的去吧。再见!我们会再见的。
大姑孙薇厚纪录孙家聚会(微信转抄, 2016/11/12)
孙家聚会简记如下。 2011年9月30日孙家大聚会。地点:同和居。 2012年9月7日。为孙英厚,孙功厚两位叔叔同过60岁生日的聚会。孙溪参加了。 孙刚那年来京,记忆中是2012年。具体的问问孙溪吧!我这儿记不清了。我们也都参加了。(见补充) 2015年3月29日。孙家叔侄聚会。孙徵厚,孙薇厚,孙筠厚,孙英厚,孙功厚。孙溪,孙武。地点:孙英厚家。孙薇厚大姑答谢亲人为大姑父送别后小聚。 2015年4月3日上午孙薇厚去金山陵园,看望二哥二嫂。 2015年7月5日。孙家叔侄聚会。孙徵厚,孙薇厚,孙筠厚,孙英厚,孙功厚。孙溪,孙清,孙李。孙小桥。地点:孙溪家。为欢迎孙李美国而回。 2015年12月28日。孙溪,孙军,孙武哥三个冒严寒看望三奶奶。孙薇厚,孙功厚陪同。 2016年11月12日。孙薇厚,孙筠厚,孙英厚。孙溪,孙军,孙武。地点:孙溪家。孙溪哥三个为父母墓地续签一事。 说明:每次聚会都有各位的另一半,但发姓名有点多,我只能省略了。望各位包涵。 孙李补充:哥哥孙刚是2013年5月29日-6月1日来北京。详见孙溪的文章-孙家老大再进京/
生日念母
(孫 軍字) 今生日,愈发想念妈妈。 妈妈“大个,苗条,特别漂亮,谁见谁喜欢……当时,她成了大学生、留学生追逐的对象……“但是,妈妈重才重德,藐视甚至蔑视纨绔子弟。跟爸爸成家之后,随爸爸告别北京,远赴东北长春。想妈妈,一位来自南方(安徽)的大家闺秀,要适应东北的寒冷天气与建国初期的物质乏匮,与一位教书的穷先生支撑一个新的越来越大的家庭,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该是多么不易。接连有了我们6兄妹之后,已近三年自然灾害、食难果腹的时期。一边是,爸爸参与创建院系,科研攻关,夜以继日操劳且要备课编教材写讲义……一边是,6个儿女如雏燕嗷嗷待乳,妈妈要平端一碗水,要每一个吃得饱、穿得暖、无疾病、有德行…… 左右权衡,上下兼顾,事必躬亲(还要承担街道办居委会的工作)体恤入微,妈妈该是怎样的操劳、怎样的难啊! 只记得,妈妈悉心照顾爸爸,就那样一碗“糊涂粥”、一把炒黄豆、一片窝窝头地撙着,省着,留给工作到深夜的爸爸,聊以打打牙祭充充饥;为我们则是到系里、到学校去申请“救济”、“补助”、同时节衣缩食,广掘食源:白菜帮、萝卜缨、茄子皮、榆树钱儿、豆腐渣、车轱辘菜……摘摘洗洗晒晒拌拌,都成了我们佐餐佳肴。衣物穿着6个孩子从上到下,降B排列,逐一传下来,到我这个老四这已是补丁连连(被老师叫到台前当做成绩优异又艰苦朴素的典型),自然妈妈也不忘要我们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6个上了学就开始轮流做饭(其实就是熬粥)、自己补袜子、洗衣服、并且要去粮店买粮食,菜站买菜(拾菜帮)。就这样,妈妈还教导我们要帮助更困难的同学,亲自要我们给邻家孩子送吃的。如今,我们每一个都能自食其力,有得一手厨艺,绝非不劳而获游手好闲之辈,懂得节俭,与人为善,想想,哪一点不是妈妈教导的结果。 后来,我们6兄妹或大有作为,或小有成就,国内国外天各一方,均衣食无忧,妈妈正该跟着好好享享福,却因常年辛劳、压抑(“反右”、“文革”等运动所致)饱受疾患之痛,刚入古稀之年,便……想妈妈,生下我经受了痛苦,离开我更饱尝了痛苦,每每念及,痛断肝肠…… 值此生日,吟出一首小诗,向妈妈致敬: 美颜羞花月, 学子竞相随。 重德藐金碧, 相持入精微。 育我众兄妹, 糠菜度苦寒。 古稀离福去, 报恩恨无年。 今天,长长的、深深地为妈妈祈祷…… (20160420) 《母亲节思母》 (2016 年 05 月 09 日, 孫 李字) 时逢母亲节,又到《家园》。见军兄的文章,加上思念母亲,写几个字吧。 昨天(2016年5月8日)在我们的女儿,笑笑家里过母亲节,有笑笑的婆婆,妈妈,和笑笑自己,三个母亲。 人类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 妈妈,在我们家里,在我们心中的位置特殊,特别。也许天底下儿女对母亲的感觉都特别吧。 我们叫妈妈时,叫‘妈’。而我们之间提到妈妈时说‘妈妈在哪儿?’,‘妈妈告诉你洗碗’。这里我们说‘妈’‘妈’,重复两次,第二个‘妈’不用清音。等我娶了媳妇,婆婆妈和娘家妈怎么区别?我们媳妇叫我妈为‘咱妈’,例如我在北京念书时,媳妇说:‘咱妈让你给家写信呢!’。现在想来,多希望有人再和你说一句这话呀。 我离开北京去加拿大,那是1988年底。过去我们往返国内各城市之间,妈妈都不愿去火车站送我们,免得难过流泪。这次妈妈也许觉得不一样,和哈小宁,笑笑及其他人一起去机场送我。只记得她在我登机前说,‘回来,啊’。两眼看着我。这‘啊’,是我熟知的妈妈的那种期待,却不过于奢望。我怎么回答的,是让她很期待吧?。。。在她临终前,我真的就没能回去。活着的人总比过去的人难过。 我在1992年8-9月间在多伦多进行博士论文答辩。妈妈过世在8月8日。哥哥姐姐没有通知我,怕我耽误答辩的时间安排。知道妈妈离世的消息时是1992年10月,我已经到了温哥华。接到三哥的来信,自己来到UBC校园的一个小山坡上,哭了,哭了很久。 过去别人说起‘气质’,真的没有什么感觉,后来人们说的多了,也就开始注意了。现在看到我们身上那些特别的,却又不能形容的那些特点,岂不就是来自妈妈的那些气质吗?哈小宁时不时说到笑笑那些特质,特征时,还在说,“和奶奶一样”! 人类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
自此星晖夜夜晴
3月11日,忽闻噩耗,无比震惊! 我们敬爱的韫石(葛彦)舅——一位出身名门的革命前辈、抗战功勋、杰出外语人才、著名电信专家、优秀教师——3月10日在北京辞世。 不敢相信,新年前我们去拜望,他老人家的状态多好哇! 那一天,韫石舅很精神,思路很清晰,反应很敏锐,虽行走不便坐在那儿但娓娓道来,谈吐自如,语速很快。期间,兴致勃勃说起自己名字的由来(引号内为讲述录音):“我叫葛彦,为什么又叫常韫石呢?那时候为了防备特务追踪、伤害家人,后改的。改成了妈妈的姓,姓葛。葛彦。本来可以改回来,到全国解放了,没有这些问题了。我一想,大家都熟悉,也就算了。不改了。”老人家又兴致勃勃说起我们的妈妈(孙奚紧挨韫石舅坐着,因而韫石舅的口吻就如跟他在唠嗑):“崇鑫大姐,你妈妈,长得特漂亮。细高挑,大个,可招人喜欢了。好多男人追,留学生。留学生当中,朱卞茹追你妈最多。……崇鑫,李崇鑫,(韫石舅对黄阿姨说明)就是他的妈妈。当时活跃得很,嗔,会唱京戏,拉胡琴的是孙冈的爸爸,孙冈的爸爸后来不是得肺病去世了么。……崇鑫有一位干妈,姓彭,在重庆大学地质系教书。……后来(指妈妈1952年去长春之后再次回到北京的时候)在北京我跟你妈见过一面,你妈整个就变了一个人。不爱说话了。(大虹:那是哪年?)是奶奶去世那年。(大虹:那是1984年。那不是第一次啊。奶奶去世那天,我也见着了。是跟谁呀,抬着一个花圈,我在胡同口接着。)我们俩人,我跟崇鑫去的,去买的花圈。……(当年)崇鑫大姐一直住在两个舅舅家。葛孚楣,葛孚权。有时住在葛孚楣家,有时住在葛孚权家。(大虹:那哈尔滨那是几舅啊?)三舅。当时三舅母和崇鑫大姐住在一起。都住在大舅舅家(大虹:那是崇兰的爸爸)。你妈跟崇兰关系特好。那时三舅在国外。三个舅舅,葛孚楣、葛孚权、葛孚枢。三舅母,葛孚枢的夫人跟你妈关系也特好。” 那一天,黄阿姨、韫石舅的二女儿大虹和姐姐大珠再三挽留我们在那儿吃饭,孙奚讲这次不啦,从这还得去三奶奶那,下次再来,踏踏实实地,一起吃顿饭。咳,如今…… 那一天,黄阿姨还说要到北海来,我自满心欢喜,她必是跟韫石舅一起来的了,可如今…… 3月11日接大虹电话,令我恍然:“我爸,他是努力赞足了精神,来会见你们的,你们走了以后,他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让我等痛心啊! 想起去年大年初一拜年时,韫石舅说,“你那空气好,能多活些年。”我似读出了他这只言片语中内心的些许苍凉与无奈。是啊,好日子似乎刚刚开始,沉冤数十载刚刚洗血,抗战胜利七十年刚刚授勋,恰逢昌平盛世,国泰民安,他老人家该是多么欢快和欣慰,该是多么想再多活些年,再多看看曾抛家舍业为之浴血奋斗忍受奇冤大辱骨肉拆离爱人分手仍矢志不移为之殚精竭虑奉献才华的祖国是怎样地蒸蒸日上,奔向小康,实现伟大复兴……可是,可是他已是鲐背之年的老人了,传奇一生,经历得太多,受伤得太重,他太累了,他要休息了…… 3月14日,大虹在微信中说,“我们今天一切顺利,北京天气特别好。”我回道,“天堂之路一片光明。”这一天,韫石(葛彦)舅长眠于北京昌平德陵。 一位德高望重的传奇俊彦走了。 一颗耀眼的星在我心中常明。 因之,试做七律一首,《自此星晖夜夜晴》: – 驱日救国辞名门, 地下学运迎黎明。 蒙冤殚精育桃李, 真册授勋慰忠魂。 – 心事逐梦连广宇, 传奇俊彦卧天庭。 焉知月朗有几日, 自此星晖夜夜晴。 – – 我跟大虹说:看来,我们一定要在2015这一年(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去看望韫石舅是正确的。上帝给了我一个机会。大虹说:见了你们,我爸就觉得心安了。 发一组照片吧,是为缅怀。 韫石(葛彦)舅获得的勋章。 韫石(葛彦)舅长眠于北京昌平德陵。 那一天,韫石(葛彦)舅多高兴啊,看着很有精神! 摄于2015年12月28日。 1976年,韫石舅和我。 摄于北京南城陶然亭公园。 韫石(葛彦)舅、葛崇敏四姨四姨夫及他们的宝贝和我。 “那时三舅在国外。三个舅舅,葛孚楣、葛孚权、葛孚枢。三舅母,葛孚枢的夫人跟你妈关系也特好。” 图为1973年尚在农村随爸爸插队的妈妈与孙青孙李一起,去哈尔滨看望三舅(葛孚枢)和三舅母时合影。 “当时三舅母和崇鑫大姐住在一起。都住在大舅舅(葛孚楣)家。你妈跟崇兰关系特好。” 二排左二为大姨葛崇兰。中间长者为大舅爷葛孚楣。右侧挨着他的是那时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当演员的葛崇娴;三排左二为开创“破冰之旅”“暖春之旅”的四姨葛崇敏。后排左一为那时在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工作的葛林舅舅,左三为小舅,左四为那时在首都剧场任党委书记的三姨夫于民,左五为曾在苏联大使馆工作的大姨夫袁定亚,左六为四姨葛崇敏的丈夫刘先生…… 心事浩茫。海天一色。 ~~~~~~~~~~~~~~~~~~~~~~~~~~~~~~~~~~~~~~~~~~~~~~~~~~~~~~~~~~~~~~~~~~~~(20160315-北海)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该说再见了。 有些惆怅。 又想起那歌词: 聚散总有时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 哥仨北京团聚—— 多年未有,区区十日——转眼 就到了该分手的时候。 再往长了想,人生莫过于此。 咳,一声叹息! 得,还得说,“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好! 这也许才是我们应取的人生态度。 想来,幸福啊,哥俩争着送我! 呵呵,要不然,来个“竞、杠、锤”? 好啦好啦,说说今天的北京吧。 用“忽然、突然、骤然、陡然……”“惊讶、惊愕、惊奇、惊艳……”等等转折的极端的超乎寻常的形容词儿都不为过,昨晚,还是雾霾笼罩其浓重让你两眼迷茫鼻腔灼热咽喉干疼呼吸困难,更有甚者,咳嗽不止捶胸顿足长吁短叹彻夜难眠——大有要昏厥、休克、此夜难过、卧床不起之发展趋势。然而,但是,想不到,殊不知,出乎意料,今早,天气骤然改观,“雄鸡一声天下白”,天空豁然清朗。睁开眼,朦胧可见天光明丽得有些晃眼;推开窗,顿觉清新之气扑鼻而来,那真真的叫一个透心地爽啊! 云开雾散霾不见,蓝天朝霞璀璨,清新一片! 赶紧,拍几张片子去,也算作别北京。 哇!不能不惊呼,不能不大叫:太美啦! 简直无法形容,无以言状。 此情此景,在长春、在舒兰、在吉林、在北京——通州生活了那么多年,以致在北海都不曾见。 看看图片? 云蒸霞蔚——说得贴切! 出了小区,立马就拍了一张。 给自己拍一张。 大美。 奇美。 壮美。 艳美。 又闻喜鹊唱枝头,令人更快慰。 独立寒“秋”。 再给自己拍一张。 前天,长春21家老邻居哈小弟和李效东——一位在山东威海人民法院一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相约来山庄,几个人从午时12点一直畅叙畅饮到21点——我不曾想,去南城看望患癌症老朋友赶回来还能赶上…… 南城老朋友曾任北京房山公安局政委,当年主动要给我们办北京户口,令我至今感念不已。 如今他患了食道癌,很重,做了手术无法用嘴和鼻呼吸,只好在喉咙下方锁骨中间的窝那儿打了一个洞,儿子给从美国买回来一种布垫类的遮挡像门帘似的盖住了那个洞,以防污染。他无法说话,在小黑板儿上表达了他的心愿…… 当年,都是拼命干革命的人哪,为了赶任务,5分钟就吃完那么滚烫的饭菜! 回过头,还是说那一晚的山庄——想得出,半个世纪前的发小如今已过花甲之年,再聚首,该是何等亲切,何等忘情!我这一回,二人更是频频举杯,我讲起往事,二人无不眼眶潮湿: “67年夏天,我爸爸还关在牛棚里,作为他的儿子,我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也没人愿意搭理我们。可是,李效东的爸爸搭理我们:走,跟我游泳去。这一句话,让我一辈子忘不了。”我拍拍李效东的肩膀,说,“那天,你爸爸带着你、你哥哥李效刚、我跟孙武,还有张立秋这么一大帮21家的小孩子,就奔了南湖。在‘丁字桥’——那时还没修‘干字桥’——里面的北侧,我们这一大帮就扑腾开了……换作现在,一个孩子都怕操心、都怕担责任呢,可你爸爸李殿勋,他不怕。……这是我第一次游泳,由这第一次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以致后来的几十年啊!”……在那个“人性泯灭”的时期,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可是,我不能再讲了,毕竟都是六十多的人啦,大喜大悲是不行的啦,李效东已经泪光闪闪了。他的爸爸、我格外敬重的李殿勋叔叔过世不久。哈小弟见状,赶紧举起了酒杯。他是资深司法干部,见的场面多了去了,他知道这时候应该转移注意力。可是,再筹光交错推杯换盏也是不行的啦,望着哈小弟,我想起了那首歌的歌词,说道: “聚散总有时”——今天,咱不喝啦,来日北海见,再喝。——你们威海比不过我们北海,我们那无污染。——到了北海,我请你们喝我自制的家酿,吃北部湾的海鲜大餐! 接下去的“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我没有说出口,怕他们多思,伤感。 这两句歌词出自叶倩文演唱的《潇洒走一回》。这会儿,轻轻地唱一唱无妨: 天地悠悠 ,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 […]
三奶奶四个酱猪肘子送’哥仨‘
12月28日午后,从韫石舅舅家出来,我们如约去拜望三奶奶。 可是,堵车——大堵,豪堵,极堵,纹丝不动的堵——让我们迟到了。 因此愈发让我们感动,三奶奶的二儿子我们的功叔(孙功厚),为了在我们的北京老宅极度拥挤的府右街灵境胡同那寸土寸金的地方,给我们占得一个停车位,愣是于今年入冬以来最为寒冷一天的西北风中在那冰冰凉的水泥方砖路上站了一个多小时,还光着头没有戴帽子,当我们从堵你堵得没商量堵你一小时让你寸步难行气得你无可无可简直要疯掉的西四北大街驶进西单北大街拐入灵境胡同西口远远地于路灯下看见已经拔顶被寒风吹散了头发的他的背影时,我的眼角不由得湿润了! 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电视新闻中两位老人从下午4点开始蜷缩着在寒风中站到7点半为他们下班归来的子女占得一个车位的画面…… 使我们感动的还有呢,大姑(孙嶶厚)下午早早地就来陪三奶奶并要亲自迎候我们,此时都没有吃晚饭,都在苦等,我们到达使苦等增加了一个半钟头。 哪想,使我们更为感动的还在后面呢。 时隔三年,再次相见,惊喜啊——三奶奶比那时还精神,还年轻! 片子虚了点。 但你看,三奶奶笑得多甜蜜,看着那么开心愉快、那么精神矍铄。 三奶奶对爸爸妈妈到东北的生活格外关注,每一次见,都要问及。这一次恰巧我带了电脑和移动硬盘(原是为了给大虹拷二姨爷二姨奶的照片),于是,马上请她老人家看我们跟爸妈在一起的老照片,从1960年以前的开始,然后是1961-1970年的,再后是1971-1980年的…… 瞧,老人家看得多认真,多高兴! 看得太用心、太投入,一着急,干脆自己扳过电脑来看了! 讲到了(看到了)爸爸带着格外宠爱刚入队的孙奚和小不点儿的孙李参加吉林大学组织的(去长春净月潭)春游,把孙奚也吸引过来了。 这时候,功叔跟孙武一直在对面“密谈”。 一起合个影吧。 自拍杆挺好的,再次发挥了作用。 我与大姑、三奶奶和功叔。 大姑拿着我送她的书,三奶奶捧着孙奚买的花。 说来,倒要感谢大虹,原准备送他们父女两本书,他们知道我们还有下一站,说什么只留下了一本,这样腾出了一本送给大姑(原来不知她也来此与我们会面) 你看,三奶奶多么珍爱这盆花啊! 看得那悉心,那亲切,像是在凝视一个娇嫩幼小的孩子。 家常话啊,说也说不完! 老照片哪,看也看不够! 可是,时针已经指向了20点20。 老人家哪还能禁得住再兴奋、再动情、再累眼睛? 亏功叔及时提示,老人家方恋恋不舍,将目光移开了电脑。 这时候,就在这时候,让人更为感动的事情出现了: “嗨,你们哥仨都没吃晚饭,三奶奶给你们每人买了一个酱猪肘子。” 大姑话音未落,功叔就接上了: “哥仨回去,别的也不用弄,酱肘子扒开,二锅头倒上,开吃开喝!” 哥仨顿时语塞。 这不是因为哥仨的嘴里还含着三奶奶非要我们吃的巧克力糖块儿——说是解饿——而是因为我们心底已然汩汩涌动着感动的热流,热流奔涌至胸腔,喉咙,灼烧着!…… 此时,饥肠辘辘的人啊,已然嗅到了老北京酱肘子那诱人的醇香。 酱肘子拿在手里一看,不是三个,是四个。 怎么回事? 听三奶奶怎么说: “那个是给孙李的。” 功叔忙不迭接着说: “三奶奶给孙李的,你们哥仨替孙李受用了吧。” 还说什么呢,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嘿,四个怎么又变成了三个? 哈哈,当晚回来,孙武坚决地执行功叔的指示,扒开了一个! 这个,俨然就是三奶奶送给孙李的。 香飘四溢,飘扬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