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Posts
感恩回顧
1980~1990老照片 1994年George生日,Mathers Day, Rosy生日 1997年回國探親 2002年移民加州 2002年回國探親之一 2002年回國探親之二 2002年回國探親之三 2002年回國探親之四 2002年回國探親之五 2002年回國探親之六 2010年回國探親-長春 2010年回國探親-世博 2010年回國探親-長沙 2010年回國探親-北京 2015年探親旅遊
感恩2024
感恩節 今年的感恩節有所不同,今年George由紐約回洛杉磯渡假在家裡多住了些天。 感恩節前夕,Rosy 和 Lawrence 帶三個孩子回來。孩子們纏著George不放。孩子們自己也盡興玩耍。 除了陪我 review python code 外,George 還陪我和哈小寧逛了幾家酒吧。值得一提的是體驗了speakeasy,地下酒吧。臨行前請我們去了 Maple Block, 一家美國燒烤店,一邊喝著酒,一邊吃燒烤。(按照約定,沒有將 bartender的圖片放上來)。 郵輪-春節 蘇野協夫人張戈菲春節期間造訪洛杉磯。 1. 節前四人(蘇野,張戈菲,孫李,哈曉寧)乘郵輪遊玩墨西哥 2. 初一洛杉磯海濱踏浪,訪看Edmunds
最后的送别 — 感悟三字
孙徵厚 题记 母亲走后 哀思泉涌有字以寄 近思之渐深 忽有三字感悟 复以补之 1.静 母亲的静 是简单的心静 生命的最后岁月 母亲总念起北新桥娘家小院 小院的枣树 小院的亲人 还有凌晨雍和宫传来的声响 这是每天最令人震撼的一种仪式 于是母亲披衣而起点亮油灯 让自己以佛家的心静与简单相守 简单做人 百善孝为先 女孩儿家更要早早孝顺 简单做事 一双手一根补针专攻补花 不再花爷爷奶奶一文钱 简单生活 面向枣花深解花语 临窗而坐补针飞舞让日子踏踏实实一针一针走过 因为心静 因为简单 母亲享受双手创造的价值 享受双眼审美的陶醉 享受生活技能的积淀 享受生命品质的提升 从而练出非一般的补绣童子功 从而练出非一般的生存能力 这个过程 让母亲自幼就懂得 知羞耻成人 知恐惧成人 知艰难成人 让母亲自幼就懂得 百姓人家的自尊 百姓人家的高贵 全在劳动的一双手上 在平凡的世界里 自己有一双不平凡的手 什么是长大 内心长大才是真的长大 难怪张家姐妹兄弟对母亲 有另一个响亮别致的敬称 “哥” (意为女中君子) 这样的生命底色 影响了母亲的一生 […]
尤其不能忘却的记忆
尤其不能忘却的记忆 – 孙征厚 (转抄编辑自《微信孙家》) (2020年3月12日美西时间收到薇姑微信) 惊闻三奶奶仙逝,不胜悲痛!这是孙家的巨大损失, 还望各位叔叔、姑姑节哀保重! – 孙 溪 惊悉三奶奶仙逝,不胜震惊,无限哀痛…… 想三奶奶和母亲同岁,母亲走了多年了,三奶奶身体 还那么硬朗,真羡慕,真高兴!想三奶奶还那么和蔼, 可亲,健谈,不紧不慢地讲给我们那么多我们渴望知 道的家事……感到那么亲切,心里充满了感激且无法忘 却……还一直念记着,待三奶奶百岁那年六月,一定回 北京给她老人家祝寿,再听她老人家讲讲呢…… 祝愿您,祝愿您老人家,和母亲一样,天堂幸福吧! 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 孙 军 惊闻三奶奶离世,倍感震撼。三奶奶一生平凡而伟大, 善良,慈祥。虽然仅有几次相见的机会, 但三奶的音容笑貌,常在眼前。 – 孙 武 高山垂泪,树木低头,三奶奶一路走好。 – 孙 李 三太奶奶!您一路走好!💐 💐 💐 – 孙小荧 尤其不能忘却的记忆 〈上) 题记 家于我 惟对母亲才称得上 “尤其不可忘却的记忆” 1.枣花 母亲生于1922 名执玉 字志洁 祖籍京城北新桥 家境贫寒 襁褓失母 父远在西北 幸祖父母疼爱有加 香饵胡同公立小学启蒙 语数画俱佳 祖辈甚惜之 […]
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
一一写在2019年清明 昨夜长梦,不觉已是哽咽泪湿巾。 醒来怔了一下,叹道:“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啊! (一) 一切都伴着深深的、无尽的、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1984年,正是我这个“可教育好子女”在东北一家老国企(放弃去北京出差机会)参加省委党校学习、“接受党组织严格考验”的关键时期,北京传来噩耗——二姨奶过世了! 默默无语、极度愧疚、无地自容、惊悸不安……就是用尽所有这一类词汇也难以描 述那一刻我的心境。 您知道,二姨奶待我像她的亲孙儿一样,我还说要背她老人家上长城呢! 可我却…… 头年,就是头年啊,在二姨奶居住的景山后街碾子胡同的宅子里,我一边喝着二姨奶为我冲泡的茉莉花茶一边嘚嘚陪一起出差来的同事又爬了一趟八达岭长城的事…… 二姨奶听罢感叹:“咳,我都快五十年没爬过长城了。” 我听出她老人家心中的些许渴望,立刻说:“我下次来,陪您爬长城。” 二姨奶叹口气道,“八十多岁啦,爬不动啦。” 我信誓旦旦:“我背您上去!” 二姨爷旁边听着直乐,放下左手的报纸右手还擎着放大镜,插嘴道:“你能背得动?” 迎着二姨爷诧异的目光,我直起腰、挺起胸、响亮地回答:“没问题!” […]
感恩2017
春 台灣香港澳門 Amelia 出生 夏 秋 冬
感恩2016
Eleanor 長大 借敏南婚禮之機,回國探親
感恩2015
小婷婚禮 度假 (Caribbean Cruise) 洛杉磯集錦 Eleanor 出生 2015年探親旅遊
教我如何不想她
国庆节了,事惰却要由建军节那天说起。 凌晨,在美国的芳芳发了条微信。7点25,夫人见急忙唤住我。 我要去北海图书馆刚走到门口,急忙回身,撞了墙,又见要与我同行去练琴的夫人,跌坐在椅子上,琴从肩膀上滑落,愣在那了。 又怎能不让人茫然失措? 一位老战士、老军医、我们敬爱的老妈妈辞世了。 “快,帮我买票,去北京!”我急了。 夫人如梦初醒,掏出ipad,调出“12306”…… “买……” “今天的高铁。” “1号的……没有。” “2号呢?” “也没有。连3号的都没了。” “为什么为什么啊?……哦,暑运高峰。那,换特快。” “还是先给二哥打个电话吧。”夫人突然提示道。 “对对对。”我恍然,“突然而至,不妥。” 电话立即打向北京…… 亏得,奔北京去就糟了,老妈妈辞于长沙。告别仪式在长沙。 此前只记着,二哥和二嫂(老妈妈二女儿)把老妈妈从美国的三女儿那儿接回来,一直住在北京的家里。 病重了,老妈妈一直念记着回国,回家。 火车上这一路啊,往事如云如烟在脑海里久久萦绕,缠绵不去…… 1993年,为了给儿子的将来“打打经济基础”,我从老国企一个挺高的位置上奋然一跃“下海”,去了二哥介绍的挂靠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的北京华世通实业有限公司。老妈妈在公司亲任董事长。 当时,只觉那真是需仰视可见啊: 老妈妈(董事长曹素荣)是宋庆龄宋美龄的亲属,她的丈夫李劲祥是原国家主席华国锋的秘书(任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墙上,悬挂着蒋经国胞弟蒋纬国先生亲笔题写赠与的用金帛装帧的八个大字“和平统一,振兴中华”,悬挂着前国家主席华国锋与李劲祥合影的照片;张贴着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赠的墨宝“真金不镀”……窗外大操场上,停满了公司进口的小桥车(公司租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8楼),横竖成行,整整齐齐,气势之恢弘有如二战时的坦克军团。——那是改革开放之初啊,那是民营经济的起步阶段啊! 真是敢为天下先! 1993年6月,蒋纬国将军有感于老妈妈曹素荣和李劲祥先生致信所言“……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欣然题写了“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八字回赠。 李老总与华国锋同志、刘虎生同志合影(刘虎生是写有著名诗篇《带镣行》的革命先烈刘伯坚之子、国家经委科技局局长)。 李老总任华国锋同志秘书时留影。 赵朴初先生的题字,耐人寻味。 我先是被派往青岛,为公司拓展新业务,后又调回北京参入公司与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联合组建的影视部。与公司同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8楼办公。老妈妈董事长的办公室在801,我的办公室在803,斜对面817做会议室的大房间是总经理李劲祥的办公室。 老妈妈董事长从不干预我们的业务,却总是见面了就嘱咐爱熬夜写材料的我“要注意休息噢!”那时,8楼南侧的房间是办公室,北侧的多数房间做寝室。时不时,还会听到她用很是悦耳的湘音喊我:“恰饭喽,恰饭喽。”我们习惯称老妈妈董事长的爱人李劲祥为李老总,而不称他李老、李会长、李秘书长啊,等等。李老总很喜欢我们这样称呼他,看他的样子就觉得他心里有着一丝得意,“年轻人,老革命同样有新作为的嘞!”办公司、搞实业,有几位老革命能做得来啊? 有趣,李老总倒是很乐于对我们的工作直接提出意见和建议。呵呵!要知道,他老人家是我们影视部上属的中华民族友好协会的副秘书长嘞!因此,当影视部第一部片子《蒋经国与章亚若》于95年7月在钓鱼台国宾馆首映时,他直接发声:“由孙军主持。””公司人员全力配合,听孙军安排。″其信任令我感喟。 1995年7月,影视部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电视剧《蒋经国与章亚若》首映式。图为首映式上的合影。 我在首映式上。 李老总学识渊博,极为勤奋,笔耕不辍,当时只觉得他不愧给高层领导做过秘书。他趵工作特别讲程序。虽然跟我的办公室斜对门,但他若有什么想法、意见、不是走过来说一说,而经常是写在公司公函专用纸上要秘书(办事员)送给我们…… 这张要我转交的字条可以看出,李老总一是办事认真,二是文笔卓越,三是真的生气了。 为什么叫我”总助″呢?因为我刚从青岛回京,那是我在青島的职务…… 那时候,整个中央社院大楼,后半夜只有李老总和董事长的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在下面望着,不知怎么,会想起“中南海的灯光”,内心热流涌动……用日理万机来形容李老总的工作一点不为过。 李老总先后担任了“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日本东京和统大会”、“澳大利亚悉尼和统大会”、“中南美洲巴西“圣保罗和统大会”、“美国和统会联合总会”等大会的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美国洛杉矶“第七届中华民族之腾飞学术讨论会”分组执行主席等职务,2000年底,被聘任为“全球华人反独促统联盟”常务副会长。 一个人得有多大精力去做这样多的工作啊! 然而,李老总就是在夜以继日地做。 李老总的《生平》中还有这样的文字: “李劲祥同志担任的主要社会职务有:中国鹿邑老子哲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鹿邑老子学会副会长、海南省文昌市人民政府顾问、河北省迁安市人民政府顾问、文昌宋庆龄基金会名誉会长、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欧洲和平统一促进会高级顾问、美国华盛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顾问、世界华商维权联合总会会长、中国社会名人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全球‘反独促统’联盟常务副会长。” 由于李老总积极的对台工作,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三排右数第四人为李老总。 李老总在美国参加”反独促统”活动。2002年8月18日,”在美国洛杉矶第七届中华民族之腾飞学术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惩处分裂国家法》的立法建议,建议全国人大通过立法狷序,制定法彿,遏制`台独′。2003年,冒着被日本右翼分子袭击风险在美国首都华盛和日本东京参加海内外华人华侨保卫钓鱼岛示威游行……″(自《李劲祥同志生平》) 你看,李老总那么忙,那么累,还会时不时在工作间隙来到我们的办公室给我们讲孔孟,讲老庄,讲他去各国、各地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去演讲、去送书,等等。——但是,他老人家却从不讲自己当年一个13岁少年怎样参加革命作为最年轻南下干部怎样经受残酷斗争洗礼后来怎样备受折磨被错误关押的那些事迹。让人只觉得他居功不傲,忍辱负重,爱国报国之心依旧,勤勉奋斗如初。够我们学的啊。——他讲得生动诙谐:“孔子是不收礼,可那一次杨霍不在家他去给人家送还猪腿……”听者兴高采烈,可再看表,都23点30了,明早8点还要打卡上班呢!可老人家还得继续讲啊,这一讲就到后半夜去了。一讲二讲连三讲,吓得我等听众再遇此类“讲座“、“报告”就赶紧找个比“讲座”“报告”还要紧的事做由头溜之乎也……如今,多么想再听听他老人家风趣幽默的“讲座”“报告”啊!——长知识,提精神,让你的内心拥满了爱国情怀。 “1995年江泽民主席发表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八项主张’之后,李老总遵照这一方针,以各种形式在海内外开展宣传活动,并多次与汪道涵、李锐、胡立教等共商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事。”下面两图为正在商讨议事的画面。 李老总参加革命早期留影。 老妈妈董事长则每天要给李老总准备好夜宵,李老总则常要我们与他一块分享,可他老人家艰苦斗争过来的什么厚味油腻不惧我等哪敢夜半三更再与之品尝那颤颤微微儿之大块红烧肉的美味啊!李老总还会拿出“存窑”好酒(那一次是大肚瓷瓶的“中华大团圆”)要我们陪着喝一杯。——这个倒很乐享,都让您老人家闹失眠了,再不饶上点儿“催眠剂”哪行啊? 老妈妈董事长平常并不抽烟,但为了接待海内外友人不能不备些好烟,且要陪着做比成样,她的办公室里,“中华”“熊猫”“红塔山”……好像什么好烟都有,去看望她,自然就会受到各样的款待。我这个被人戏称“净抽民工烟(都宝)”的人,嗲起了“红塔山”,心里真是美美哒,有如过年了一样!老妈妈董事长这可不仅仅是对我,对公司的所有员工她都一视同仁,她的二女儿全面接管和主持公司的业务以后,她依然对每一位员工关爱有加,谁多咳嗽两声,她都要关切地询问;谁感冒发烧了,她都会亲自找药送药,甚至还要亲自动手做“病号饭”送到床前……南来北往的员工啊,都觉得她就是一位慈爱的老妈妈。可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老妈妈董事长,那可是抗美援朝的功臣啊! 篮球中锋,志愿军战士,军医,革命青年……一一记载着老妈妈革命生涯的组照。 当年,老妈妈就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向保家卫国战场的啊! 谁又能忘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那一场艰苦卓绝又扬眉吐气的抗美援朝战爭呢? 老妈妈在战场上,就是这样抢救受伤战士的啊…… 敬爱的毛主席和抗美援朝女战士在一起。 1995年秋天,我的儿子得了血癌。 […]
感恩2014
George Berkeley 大學畢業 Alaska 遊 洛杉磯集錦
感恩2012
Getty Center Edmunds Santa Monica San Diego Nascar
感恩2011
接奶奶回京 移靈 回老宅 合墓 祭典 孫家大团聚 (一) (二) (三) 祝酒詞
感恩2010
長春 世博 長沙 北京
感恩 2004
2004 回顧探親
感恩 2002
2002年移民加州 2002年回國探親之一 2002年回國探親之二 2002年回國探親之三 2002年回國探親之四 2002年回國探親之五 2002年回國探親之六
難忘的1997
1997年感恩回顾 北京 长城 陵园 北京动物园,天安门 山庄 长春 红楼 告别 1997年回國探親
感恩 1994
1994年George生日,Mathers Day, Rosy生日
感恩 1990-
老照片 (1980~1990)
2017 多伦多纪念罗师母
罗师母2017年4月4日去世,享年93岁。 2017年4月20日,我由洛杉矶乘机来到多伦多参加罗师母的纪念活动。 2017年4月21日纪念追悼活动在多伦多举行。(Service at Jerrett Funeral Home/Burial at Highland Memory Garden). 前排:左起:Janey (罗师母小女儿),Joyce(大女儿),David(小女儿女婿) 罗师母,您歇了世上劳苦,在天国里,平安,喜乐永远陪伴着您。 过去教会的弟兄张家骥和姊妹也来参加。 与Janey和David的合影。 《附:孙李在追悼会上纪念罗师母的发言》 約翰福音 14:1-3, 6 1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 神、也當信我。 2 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 3 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 6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1989年12月,我从北京来到多伦多功读博士学位。1990年1月和朋友一起来North York共同租用一套房子。记忆中路面上积满了很多雪,行人很少,每天出入要自己走出一条路去Bus Station。有一天傍晚从多大回来,发现屋里坐着几位陌生人,正在和一起住的朋友在交谈什么。其中一位女士,应该和我母亲的岁数相当,感觉很亲切。因而,我们就开始交谈了起来。她就是我们后来称道的罗师母。 罗师母带领很多福音朋友信主。罗师母带领我和我的太太在1990年7月信了主。记得当时每个主日后,我们经常到罗师母家里,罗师母给我们做好吃的,同时把神的教导传给我们。我们的女儿和Janey,David的两个女儿在一起玩儿。当时的时光非常甜美。 1992年10月,我们去了温哥华。罗师母介绍我们去了温哥华的教会,使我们在那边继续有教会的生活。后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1997年5月,罗师母有机会到温哥华看望了我们。 2015年1月,我们来多伦多再一次和罗师母会面,我们彼此都非常激动。当时她身体已经开始衰弱。然而,我们一起交谈了很久,在神里面互相激励。临行时,她要护理人员推着轮椅到窗口送我们远去。那一幕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两年前的文章:探望罗师母-带我们进教会,认识神的老师母 2015-1-16) 罗师母,我们舍不得妳离去,但知道妳歇了世上的劳苦,神接妳回天家,在那裡,享受永远的安息,平安和喜乐。詩篇 116:15說: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您安心的去吧。再见!我们会再见的。
多伦多纪念罗师母
罗师母2017年4月4日去世,享年93岁。 2017年4月20日,我由洛杉矶乘机来到多伦多参加罗师母的纪念活动。 2017年4月21日纪念追悼活动在多伦多举行。(Service at Jerrett Funeral Home/Burial at Highland Memory Garden). 前排:左起:Janey (罗师母小女儿),Joyce(大女儿),David(小女儿女婿) 罗师母,您歇了世上劳苦,在天国里,平安,喜乐永远陪伴着您。 过去教会的弟兄张家骥和姊妹也来参加。 与Janey和David的合影。 《附:孙李在追悼会上纪念罗师母的发言》 約翰福音 14:1-3, 6 1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 神、也當信我。 2 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 3 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 6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1989年12月,我从北京来到多伦多功读博士学位。1990年1月和朋友一起来North York共同租用一套房子。记忆中路面上积满了很多雪,行人很少,每天出入要自己走出一条路去Bus Station。有一天傍晚从多大回来,发现屋里坐着几位陌生人,正在和一起住的朋友在交谈什么。其中一位女士,应该和我母亲的岁数相当,感觉很亲切。因而,我们就开始交谈了起来。她就是我们后来称道的罗师母。 罗师母带领很多福音朋友信主。罗师母带领我和我的太太在1990年7月信了主。记得当时每个主日后,我们经常到罗师母家里,罗师母给我们做好吃的,同时把神的教导传给我们。我们的女儿和Janey,David的两个女儿在一起玩儿。当时的时光非常甜美。 1992年10月,我们去了温哥华。罗师母介绍我们去了温哥华的教会,使我们在那边继续有教会的生活。后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1997年5月,罗师母有机会到温哥华看望了我们。 2015年1月,我们来多伦多再一次和罗师母会面,我们彼此都非常激动。当时她身体已经开始衰弱。然而,我们一起交谈了很久,在神里面互相激励。临行时,她要护理人员推着轮椅到窗口送我们远去。那一幕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两年前的文章:探望罗师母-带我们进教会,认识神的老师母 2015-1-16) 罗师母,我们舍不得妳离去,但知道妳歇了世上的劳苦,神接妳回天家,在那裡,享受永远的安息,平安和喜乐。詩篇 116:15說: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您安心的去吧。再见!我们会再见的。
2017 台灣-香港-澳門旅遊(Slideshow)
2017 香港遊
2017年3月13-16日間,我們有機會來到香港,並會見我們親家在香港的姐妹。 2017.3.13 澳門到香港 2017.03.14 香港姐妹情 回憶著過去在一起的生活,姐妹們彷彿回到了當年。歡樂的笑聲,姐妹間的真情實義,令人感動。 笑笑說,香港的姐妹情猶如北京的兄弟情。 2017.3.14 拜訪大姐 2017年3月14日下午,趁大家香港shopping的機會,我和Eleanor下午先行來到大姐的府上。 除了向我介紹所在的地理環境外,大姐還向我介紹了家中書畫珍藏。大姐知識淵博,談吐儒雅,令人欽佩。 2017.3.14 大姐贈畫 大姐是詩琴書畫,樣樣皆通。我們到了,沒想到她慷慨地將自己保存多年的繪畫送給了我們的親家,和笑笑。 2017.3.14 大姐家宴 大家歡聚,少不了酒宴。晚上大姐請我們吃廬家打滷麵。三妹夫帶來以色列葡萄酒助興。 2017.3.15 香港遊覽,美食欣賞 3/15 三妹夫請我們在市政廳內飲茶,晚上大姐又邀請我們來到九龍的知名餐館用餐。飯後乘坐輪渡從九龍回到香港島,欣賞香港夜景。 2017.3.16 香港經台北回洛杉磯 次日(3/16)晨,小妹珍珍預定了兩部TAXI送我們去香港國際機場。
2017 澳門
2017.3.12 台北-澳門 2017.3.13 澳門遊 2017.3.13 澳門酒店游泳
2017 台北7人遊
3/10 - 2017台北7人遊D1 3/11 - 2017台北7人遊D2
2017 台灣環島遊
環島遊真正開始是對的時間3/4. 3/4 第一天 3/5 第二天 3/6 第三天 3/7 第四天 3/8 第五天 3/9 第六天
Eleanor one year slideshow
教會活動 (2007-2013)
2007聖誕晚會-信耶稣好处多 2008聖誕晚會-信主十不怕 2009聖誕晚會-成語相聲 2010聖誕晚會-讀經禱告 2010聖誕晚會-詩朗誦 2012聖誕晚會-說教會 2013聖誕晚會-開幕詞
大姑孙薇厚纪录孙家聚会(微信转抄, 2016/11/12)
孙家聚会简记如下。 2011年9月30日孙家大聚会。地点:同和居。 2012年9月7日。为孙英厚,孙功厚两位叔叔同过60岁生日的聚会。孙溪参加了。 孙刚那年来京,记忆中是2012年。具体的问问孙溪吧!我这儿记不清了。我们也都参加了。(见补充) 2015年3月29日。孙家叔侄聚会。孙徵厚,孙薇厚,孙筠厚,孙英厚,孙功厚。孙溪,孙武。地点:孙英厚家。孙薇厚大姑答谢亲人为大姑父送别后小聚。 2015年4月3日上午孙薇厚去金山陵园,看望二哥二嫂。 2015年7月5日。孙家叔侄聚会。孙徵厚,孙薇厚,孙筠厚,孙英厚,孙功厚。孙溪,孙清,孙李。孙小桥。地点:孙溪家。为欢迎孙李美国而回。 2015年12月28日。孙溪,孙军,孙武哥三个冒严寒看望三奶奶。孙薇厚,孙功厚陪同。 2016年11月12日。孙薇厚,孙筠厚,孙英厚。孙溪,孙军,孙武。地点:孙溪家。孙溪哥三个为父母墓地续签一事。 说明:每次聚会都有各位的另一半,但发姓名有点多,我只能省略了。望各位包涵。 孙李补充:哥哥孙刚是2013年5月29日-6月1日来北京。详见孙溪的文章-孙家老大再进京/
生日念母
(孫 軍字) 今生日,愈发想念妈妈。 妈妈“大个,苗条,特别漂亮,谁见谁喜欢……当时,她成了大学生、留学生追逐的对象……“但是,妈妈重才重德,藐视甚至蔑视纨绔子弟。跟爸爸成家之后,随爸爸告别北京,远赴东北长春。想妈妈,一位来自南方(安徽)的大家闺秀,要适应东北的寒冷天气与建国初期的物质乏匮,与一位教书的穷先生支撑一个新的越来越大的家庭,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该是多么不易。接连有了我们6兄妹之后,已近三年自然灾害、食难果腹的时期。一边是,爸爸参与创建院系,科研攻关,夜以继日操劳且要备课编教材写讲义……一边是,6个儿女如雏燕嗷嗷待乳,妈妈要平端一碗水,要每一个吃得饱、穿得暖、无疾病、有德行…… 左右权衡,上下兼顾,事必躬亲(还要承担街道办居委会的工作)体恤入微,妈妈该是怎样的操劳、怎样的难啊! 只记得,妈妈悉心照顾爸爸,就那样一碗“糊涂粥”、一把炒黄豆、一片窝窝头地撙着,省着,留给工作到深夜的爸爸,聊以打打牙祭充充饥;为我们则是到系里、到学校去申请“救济”、“补助”、同时节衣缩食,广掘食源:白菜帮、萝卜缨、茄子皮、榆树钱儿、豆腐渣、车轱辘菜……摘摘洗洗晒晒拌拌,都成了我们佐餐佳肴。衣物穿着6个孩子从上到下,降B排列,逐一传下来,到我这个老四这已是补丁连连(被老师叫到台前当做成绩优异又艰苦朴素的典型),自然妈妈也不忘要我们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6个上了学就开始轮流做饭(其实就是熬粥)、自己补袜子、洗衣服、并且要去粮店买粮食,菜站买菜(拾菜帮)。就这样,妈妈还教导我们要帮助更困难的同学,亲自要我们给邻家孩子送吃的。如今,我们每一个都能自食其力,有得一手厨艺,绝非不劳而获游手好闲之辈,懂得节俭,与人为善,想想,哪一点不是妈妈教导的结果。 后来,我们6兄妹或大有作为,或小有成就,国内国外天各一方,均衣食无忧,妈妈正该跟着好好享享福,却因常年辛劳、压抑(“反右”、“文革”等运动所致)饱受疾患之痛,刚入古稀之年,便……想妈妈,生下我经受了痛苦,离开我更饱尝了痛苦,每每念及,痛断肝肠…… 值此生日,吟出一首小诗,向妈妈致敬: 美颜羞花月, 学子竞相随。 重德藐金碧, 相持入精微。 育我众兄妹, 糠菜度苦寒。 古稀离福去, 报恩恨无年。 今天,长长的、深深地为妈妈祈祷…… (20160420) 《母亲节思母》 (2016 年 05 月 09 日, 孫 李字) 时逢母亲节,又到《家园》。见军兄的文章,加上思念母亲,写几个字吧。 昨天(2016年5月8日)在我们的女儿,笑笑家里过母亲节,有笑笑的婆婆,妈妈,和笑笑自己,三个母亲。 人类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 妈妈,在我们家里,在我们心中的位置特殊,特别。也许天底下儿女对母亲的感觉都特别吧。 我们叫妈妈时,叫‘妈’。而我们之间提到妈妈时说‘妈妈在哪儿?’,‘妈妈告诉你洗碗’。这里我们说‘妈’‘妈’,重复两次,第二个‘妈’不用清音。等我娶了媳妇,婆婆妈和娘家妈怎么区别?我们媳妇叫我妈为‘咱妈’,例如我在北京念书时,媳妇说:‘咱妈让你给家写信呢!’。现在想来,多希望有人再和你说一句这话呀。 我离开北京去加拿大,那是1988年底。过去我们往返国内各城市之间,妈妈都不愿去火车站送我们,免得难过流泪。这次妈妈也许觉得不一样,和哈小宁,笑笑及其他人一起去机场送我。只记得她在我登机前说,‘回来,啊’。两眼看着我。这‘啊’,是我熟知的妈妈的那种期待,却不过于奢望。我怎么回答的,是让她很期待吧?。。。在她临终前,我真的就没能回去。活着的人总比过去的人难过。 我在1992年8-9月间在多伦多进行博士论文答辩。妈妈过世在8月8日。哥哥姐姐没有通知我,怕我耽误答辩的时间安排。知道妈妈离世的消息时是1992年10月,我已经到了温哥华。接到三哥的来信,自己来到UBC校园的一个小山坡上,哭了,哭了很久。 过去别人说起‘气质’,真的没有什么感觉,后来人们说的多了,也就开始注意了。现在看到我们身上那些特别的,却又不能形容的那些特点,岂不就是来自妈妈的那些气质吗?哈小宁时不时说到笑笑那些特质,特征时,还在说,“和奶奶一样”! 人类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
自此星晖夜夜晴
3月11日,忽闻噩耗,无比震惊! 我们敬爱的韫石(葛彦)舅——一位出身名门的革命前辈、抗战功勋、杰出外语人才、著名电信专家、优秀教师——3月10日在北京辞世。 不敢相信,新年前我们去拜望,他老人家的状态多好哇! 那一天,韫石舅很精神,思路很清晰,反应很敏锐,虽行走不便坐在那儿但娓娓道来,谈吐自如,语速很快。期间,兴致勃勃说起自己名字的由来(引号内为讲述录音):“我叫葛彦,为什么又叫常韫石呢?那时候为了防备特务追踪、伤害家人,后改的。改成了妈妈的姓,姓葛。葛彦。本来可以改回来,到全国解放了,没有这些问题了。我一想,大家都熟悉,也就算了。不改了。”老人家又兴致勃勃说起我们的妈妈(孙奚紧挨韫石舅坐着,因而韫石舅的口吻就如跟他在唠嗑):“崇鑫大姐,你妈妈,长得特漂亮。细高挑,大个,可招人喜欢了。好多男人追,留学生。留学生当中,朱卞茹追你妈最多。……崇鑫,李崇鑫,(韫石舅对黄阿姨说明)就是他的妈妈。当时活跃得很,嗔,会唱京戏,拉胡琴的是孙冈的爸爸,孙冈的爸爸后来不是得肺病去世了么。……崇鑫有一位干妈,姓彭,在重庆大学地质系教书。……后来(指妈妈1952年去长春之后再次回到北京的时候)在北京我跟你妈见过一面,你妈整个就变了一个人。不爱说话了。(大虹:那是哪年?)是奶奶去世那年。(大虹:那是1984年。那不是第一次啊。奶奶去世那天,我也见着了。是跟谁呀,抬着一个花圈,我在胡同口接着。)我们俩人,我跟崇鑫去的,去买的花圈。……(当年)崇鑫大姐一直住在两个舅舅家。葛孚楣,葛孚权。有时住在葛孚楣家,有时住在葛孚权家。(大虹:那哈尔滨那是几舅啊?)三舅。当时三舅母和崇鑫大姐住在一起。都住在大舅舅家(大虹:那是崇兰的爸爸)。你妈跟崇兰关系特好。那时三舅在国外。三个舅舅,葛孚楣、葛孚权、葛孚枢。三舅母,葛孚枢的夫人跟你妈关系也特好。” 那一天,黄阿姨、韫石舅的二女儿大虹和姐姐大珠再三挽留我们在那儿吃饭,孙奚讲这次不啦,从这还得去三奶奶那,下次再来,踏踏实实地,一起吃顿饭。咳,如今…… 那一天,黄阿姨还说要到北海来,我自满心欢喜,她必是跟韫石舅一起来的了,可如今…… 3月11日接大虹电话,令我恍然:“我爸,他是努力赞足了精神,来会见你们的,你们走了以后,他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让我等痛心啊! 想起去年大年初一拜年时,韫石舅说,“你那空气好,能多活些年。”我似读出了他这只言片语中内心的些许苍凉与无奈。是啊,好日子似乎刚刚开始,沉冤数十载刚刚洗血,抗战胜利七十年刚刚授勋,恰逢昌平盛世,国泰民安,他老人家该是多么欢快和欣慰,该是多么想再多活些年,再多看看曾抛家舍业为之浴血奋斗忍受奇冤大辱骨肉拆离爱人分手仍矢志不移为之殚精竭虑奉献才华的祖国是怎样地蒸蒸日上,奔向小康,实现伟大复兴……可是,可是他已是鲐背之年的老人了,传奇一生,经历得太多,受伤得太重,他太累了,他要休息了…… 3月14日,大虹在微信中说,“我们今天一切顺利,北京天气特别好。”我回道,“天堂之路一片光明。”这一天,韫石(葛彦)舅长眠于北京昌平德陵。 一位德高望重的传奇俊彦走了。 一颗耀眼的星在我心中常明。 因之,试做七律一首,《自此星晖夜夜晴》: – 驱日救国辞名门, 地下学运迎黎明。 蒙冤殚精育桃李, 真册授勋慰忠魂。 – 心事逐梦连广宇, 传奇俊彦卧天庭。 焉知月朗有几日, 自此星晖夜夜晴。 – – 我跟大虹说:看来,我们一定要在2015这一年(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去看望韫石舅是正确的。上帝给了我一个机会。大虹说:见了你们,我爸就觉得心安了。 发一组照片吧,是为缅怀。 韫石(葛彦)舅获得的勋章。 韫石(葛彦)舅长眠于北京昌平德陵。 那一天,韫石(葛彦)舅多高兴啊,看着很有精神! 摄于2015年12月28日。 1976年,韫石舅和我。 摄于北京南城陶然亭公园。 韫石(葛彦)舅、葛崇敏四姨四姨夫及他们的宝贝和我。 “那时三舅在国外。三个舅舅,葛孚楣、葛孚权、葛孚枢。三舅母,葛孚枢的夫人跟你妈关系也特好。” 图为1973年尚在农村随爸爸插队的妈妈与孙青孙李一起,去哈尔滨看望三舅(葛孚枢)和三舅母时合影。 “当时三舅母和崇鑫大姐住在一起。都住在大舅舅(葛孚楣)家。你妈跟崇兰关系特好。” 二排左二为大姨葛崇兰。中间长者为大舅爷葛孚楣。右侧挨着他的是那时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当演员的葛崇娴;三排左二为开创“破冰之旅”“暖春之旅”的四姨葛崇敏。后排左一为那时在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工作的葛林舅舅,左三为小舅,左四为那时在首都剧场任党委书记的三姨夫于民,左五为曾在苏联大使馆工作的大姨夫袁定亚,左六为四姨葛崇敏的丈夫刘先生…… 心事浩茫。海天一色。 ~~~~~~~~~~~~~~~~~~~~~~~~~~~~~~~~~~~~~~~~~~~~~~~~~~~~~~~~~~~~~~~~~~~~(20160315-北海)
Eleanor New Year Photos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该说再见了。 有些惆怅。 又想起那歌词: 聚散总有时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 哥仨北京团聚—— 多年未有,区区十日——转眼 就到了该分手的时候。 再往长了想,人生莫过于此。 咳,一声叹息! 得,还得说,“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好! 这也许才是我们应取的人生态度。 想来,幸福啊,哥俩争着送我! 呵呵,要不然,来个“竞、杠、锤”? 好啦好啦,说说今天的北京吧。 用“忽然、突然、骤然、陡然……”“惊讶、惊愕、惊奇、惊艳……”等等转折的极端的超乎寻常的形容词儿都不为过,昨晚,还是雾霾笼罩其浓重让你两眼迷茫鼻腔灼热咽喉干疼呼吸困难,更有甚者,咳嗽不止捶胸顿足长吁短叹彻夜难眠——大有要昏厥、休克、此夜难过、卧床不起之发展趋势。然而,但是,想不到,殊不知,出乎意料,今早,天气骤然改观,“雄鸡一声天下白”,天空豁然清朗。睁开眼,朦胧可见天光明丽得有些晃眼;推开窗,顿觉清新之气扑鼻而来,那真真的叫一个透心地爽啊! 云开雾散霾不见,蓝天朝霞璀璨,清新一片! 赶紧,拍几张片子去,也算作别北京。 哇!不能不惊呼,不能不大叫:太美啦! 简直无法形容,无以言状。 此情此景,在长春、在舒兰、在吉林、在北京——通州生活了那么多年,以致在北海都不曾见。 看看图片? 云蒸霞蔚——说得贴切! 出了小区,立马就拍了一张。 给自己拍一张。 大美。 奇美。 壮美。 艳美。 又闻喜鹊唱枝头,令人更快慰。 独立寒“秋”。 再给自己拍一张。 前天,长春21家老邻居哈小弟和李效东——一位在山东威海人民法院一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相约来山庄,几个人从午时12点一直畅叙畅饮到21点——我不曾想,去南城看望患癌症老朋友赶回来还能赶上…… 南城老朋友曾任北京房山公安局政委,当年主动要给我们办北京户口,令我至今感念不已。 如今他患了食道癌,很重,做了手术无法用嘴和鼻呼吸,只好在喉咙下方锁骨中间的窝那儿打了一个洞,儿子给从美国买回来一种布垫类的遮挡像门帘似的盖住了那个洞,以防污染。他无法说话,在小黑板儿上表达了他的心愿…… 当年,都是拼命干革命的人哪,为了赶任务,5分钟就吃完那么滚烫的饭菜! 回过头,还是说那一晚的山庄——想得出,半个世纪前的发小如今已过花甲之年,再聚首,该是何等亲切,何等忘情!我这一回,二人更是频频举杯,我讲起往事,二人无不眼眶潮湿: “67年夏天,我爸爸还关在牛棚里,作为他的儿子,我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也没人愿意搭理我们。可是,李效东的爸爸搭理我们:走,跟我游泳去。这一句话,让我一辈子忘不了。”我拍拍李效东的肩膀,说,“那天,你爸爸带着你、你哥哥李效刚、我跟孙武,还有张立秋这么一大帮21家的小孩子,就奔了南湖。在‘丁字桥’——那时还没修‘干字桥’——里面的北侧,我们这一大帮就扑腾开了……换作现在,一个孩子都怕操心、都怕担责任呢,可你爸爸李殿勋,他不怕。……这是我第一次游泳,由这第一次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以致后来的几十年啊!”……在那个“人性泯灭”的时期,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可是,我不能再讲了,毕竟都是六十多的人啦,大喜大悲是不行的啦,李效东已经泪光闪闪了。他的爸爸、我格外敬重的李殿勋叔叔过世不久。哈小弟见状,赶紧举起了酒杯。他是资深司法干部,见的场面多了去了,他知道这时候应该转移注意力。可是,再筹光交错推杯换盏也是不行的啦,望着哈小弟,我想起了那首歌的歌词,说道: “聚散总有时”——今天,咱不喝啦,来日北海见,再喝。——你们威海比不过我们北海,我们那无污染。——到了北海,我请你们喝我自制的家酿,吃北部湾的海鲜大餐! 接下去的“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我没有说出口,怕他们多思,伤感。 这两句歌词出自叶倩文演唱的《潇洒走一回》。这会儿,轻轻地唱一唱无妨: 天地悠悠 ,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 […]
三奶奶四个酱猪肘子送’哥仨‘
12月28日午后,从韫石舅舅家出来,我们如约去拜望三奶奶。 可是,堵车——大堵,豪堵,极堵,纹丝不动的堵——让我们迟到了。 因此愈发让我们感动,三奶奶的二儿子我们的功叔(孙功厚),为了在我们的北京老宅极度拥挤的府右街灵境胡同那寸土寸金的地方,给我们占得一个停车位,愣是于今年入冬以来最为寒冷一天的西北风中在那冰冰凉的水泥方砖路上站了一个多小时,还光着头没有戴帽子,当我们从堵你堵得没商量堵你一小时让你寸步难行气得你无可无可简直要疯掉的西四北大街驶进西单北大街拐入灵境胡同西口远远地于路灯下看见已经拔顶被寒风吹散了头发的他的背影时,我的眼角不由得湿润了! 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电视新闻中两位老人从下午4点开始蜷缩着在寒风中站到7点半为他们下班归来的子女占得一个车位的画面…… 使我们感动的还有呢,大姑(孙嶶厚)下午早早地就来陪三奶奶并要亲自迎候我们,此时都没有吃晚饭,都在苦等,我们到达使苦等增加了一个半钟头。 哪想,使我们更为感动的还在后面呢。 时隔三年,再次相见,惊喜啊——三奶奶比那时还精神,还年轻! 片子虚了点。 但你看,三奶奶笑得多甜蜜,看着那么开心愉快、那么精神矍铄。 三奶奶对爸爸妈妈到东北的生活格外关注,每一次见,都要问及。这一次恰巧我带了电脑和移动硬盘(原是为了给大虹拷二姨爷二姨奶的照片),于是,马上请她老人家看我们跟爸妈在一起的老照片,从1960年以前的开始,然后是1961-1970年的,再后是1971-1980年的…… 瞧,老人家看得多认真,多高兴! 看得太用心、太投入,一着急,干脆自己扳过电脑来看了! 讲到了(看到了)爸爸带着格外宠爱刚入队的孙奚和小不点儿的孙李参加吉林大学组织的(去长春净月潭)春游,把孙奚也吸引过来了。 这时候,功叔跟孙武一直在对面“密谈”。 一起合个影吧。 自拍杆挺好的,再次发挥了作用。 我与大姑、三奶奶和功叔。 大姑拿着我送她的书,三奶奶捧着孙奚买的花。 说来,倒要感谢大虹,原准备送他们父女两本书,他们知道我们还有下一站,说什么只留下了一本,这样腾出了一本送给大姑(原来不知她也来此与我们会面) 你看,三奶奶多么珍爱这盆花啊! 看得那悉心,那亲切,像是在凝视一个娇嫩幼小的孩子。 家常话啊,说也说不完! 老照片哪,看也看不够! 可是,时针已经指向了20点20。 老人家哪还能禁得住再兴奋、再动情、再累眼睛? 亏功叔及时提示,老人家方恋恋不舍,将目光移开了电脑。 这时候,就在这时候,让人更为感动的事情出现了: “嗨,你们哥仨都没吃晚饭,三奶奶给你们每人买了一个酱猪肘子。” 大姑话音未落,功叔就接上了: “哥仨回去,别的也不用弄,酱肘子扒开,二锅头倒上,开吃开喝!” 哥仨顿时语塞。 这不是因为哥仨的嘴里还含着三奶奶非要我们吃的巧克力糖块儿——说是解饿——而是因为我们心底已然汩汩涌动着感动的热流,热流奔涌至胸腔,喉咙,灼烧着!…… 此时,饥肠辘辘的人啊,已然嗅到了老北京酱肘子那诱人的醇香。 酱肘子拿在手里一看,不是三个,是四个。 怎么回事? 听三奶奶怎么说: “那个是给孙李的。” 功叔忙不迭接着说: “三奶奶给孙李的,你们哥仨替孙李受用了吧。” 还说什么呢,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嘿,四个怎么又变成了三个? 哈哈,当晚回来,孙武坚决地执行功叔的指示,扒开了一个! 这个,俨然就是三奶奶送给孙李的。 香飘四溢,飘扬过海……
光荣的拜望
北京。 2015年12月28日。 晨起,雾霾飘散,出太阳了! 遥望红日东升,想着要去见三十多年未见“背了半世纪黑锅”而今已九十高龄终于沉冤洗血已是抗战功臣的韫石舅,内心充满喜悦。 按约定,这天下午3时,我们去了韫石舅舅的家。 这是一次光荣的拜望。 心里早想着,应当在2015这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年份里回北京,去看看我们这个大家族中最值得我们骄傲和敬重的——抗战功臣——刚刚在那个日子前夕沉冤洗血荣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的——韫石舅舅,终于有二嫂邀我们进京与美国归来的二哥和加拿大归来的武弟共度“圣诞”“元旦”双节促成了这一夙愿的实现。正是2015这一年最后的日子。 二哥驾着爱车受尽拥堵折磨,载着我与夫人和武弟,届时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城花园北路北医大三院斜对过的“邮科社区”塔一楼12层的韫石舅舅家里——韫石舅舅二女儿大虹在楼下迎接引导我们——开了门,却见舅舅早已整装端坐于沙发之上,静候着我们了。 感动,老人家如此看重这次会见! 并不很宽敞的客厅里,恰到好处地悬挂抑或张贴着韫石舅舅的书法作品和黄美林阿姨的国画作品,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拍摄的珍贵照片,窗台上可见翠绿、清秀、小巧的花草,整个空间因此更增加了些温馨、典雅的气息。 韫石舅舅与孙奚亲切交谈。话题一个接一个。 他们背后的书法作品就是韫石舅的手笔,卷轴画则是黄阿姨的杰作。 孙武跟韫石舅的两位女儿在对面交谈。 三十多年前在一起的时候,真的不知道韫石舅还是如此书法大家。他老人家是太谦逊了。我那时只是知道他的外语好,在前门那跟一位见中国彝族老人抽竹筒子水烟袋新奇不已咿哩哇啦不停围了一圈人谁也跟他对不上话的老外谈得那个热络,欢笑阵阵,让一圈人无不啧啧赞叹,哪想,他还…… 20年前的韫石舅与黄美林阿姨。 带劲儿,漂亮! 照片由大女儿大珠(潘枫)拍摄。她谦逊地说,我的取景还有点问题。 那又是多么生动、风趣的故事啊! 1948年,韫石舅舅受党组织委派,跨过“蒋管区和解放区交界处的沧州去解放区开展工作,途中遇劫匪:“劫匪拿一块红布裹着手枪,把我的‘介绍信’劫走了……”我们一听,无不唏嘘,惊叹,惋惜,那不能接头可怎么办啊,却听老人家语调微调,声音沙哑,不紧不慢道,“呵呵,我的介绍信是钱——钞票,毛的钞票,不是大票。”大虹插话,“就像现在的一毛钱两毛钱似的。”韫石舅接着说,“那张钞票上的编号,就是接头暗号。”哦,我们这会儿还替他老人家着急呢,老人家倒是不动声色,轻轻地咳了一声道:“我跟劫匪说,我求你一件事,你把那些整钱、大票全都拿走,把零钱给我,起码你得让我够吃一顿饭的呀!嘿嘿,那劫匪倒也讲道理,给我了。就这么着,‘介绍信’又回来了! 这又是多么伟大的发现! 我们知道,几十年来韫石舅为美国援华部队做翻译直接参加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又受中共地下党组织委派在大专院校从事学生运动直接投身解放战争,可是,这位受人景仰、敬重的民族功臣却被叛徒诬陷而被莫须有的扣上“特务”、“叛徒”的帽子受尽屈辱,由此又殃及家庭,使舅母和他们的子女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而感情深厚超乎寻常的舅舅舅母不得不痛断肝肠地斩断情丝,两相分离,异居京城两地,近在咫尺情深意切却不得相见,不能相认……如此煎熬,苦痛,一下子就是几十年啊!如今,韫石舅已是耄耋之年,子女们也都年届花甲!——时别33年,再见到当年临风伫立正当壮年踌躇满志而今已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和那时受无尽磨难却仍举止儒雅青春飞扬而今是满头花白了的他的女儿大虹、大珠,不觉顿生无限感慨!——几十年,缺的就是证明,证明啊!到哪去找证明?谁来为我证明?什么能够为我证明?证明我曾舍身忘我参加革命英勇无畏还曾有过那样的功绩?在两位女儿数度南下北上,走访索证,奔走呼吁而以充分确凿之人证物证终使真相大白让韫石舅得以沉冤洗血、获得平反、被授予抗战功臣勋章之后,韫石舅的新的亲密伴侣——黄美林阿姨又饱含深情格外精心地在家里一个不起眼儿的地方,找到了堪称历史文物的新的佐证——这无异于伟大的发现—— 这些珍贵的史料、文物,放在哪了呢? 也许越是平常、普通,越是不惹人注意越是安全,那时的思维不同于现在的认识。历史条件不同了。 请看—— 大家充满敬仰,争相传看。 各位可能要问了,韫石舅,不是叫常韫石吗? 韫石舅舅说,“到了解放区,接待我的是荣高棠。那时候,大家都接受审查,相互不说话。早晨到河边洗脸,实际都认识。但不能说话,彼此心照不宣。国民党特务知道你在解放区,你家在蒋管区,对你家迫害。……所以得改名字,不能用原名。……改成妈妈的姓,姓葛。葛彦。……” (荣高棠。30年代初参加革命,从事学生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在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体委秘书长、副主任。) 倾心聆听。 认真探究。 孙武和大虹。 从未谋面,一见如故。 终于得以亲眼看看这辉煌的勋章。 来,跟韫石舅照张相吧。 看,孙武这庄重的神情,挺拔的姿态。 他是太崇敬韫石舅了! “颜”为心“生”。瞧,孙奚为韫石舅感到由衷的高兴! 黄美林阿姨小91高龄的韫石舅一旬左右,同样是国家知名人士,曾任国家体操队教练的老师,并画得一手好画……一个好书法,一个好书画——真是鸾凤和鸣。为此,黄阿姨编著出版了一本她和韫石舅的书画集,获得业界专家、圈内朋友的一致好评。 图为黄阿姨在给我们讲述这本书画集。 在我们一致要求之下,黄阿姨展示了一幅将要完成之山水画作。 带劲儿! 多才多艺的黄美林阿姨,亲自设计了贺年卡,将伟大事件的历史存照和欢庆节日与胜利日的美丽鲜花连同他们对大家的祝福一起融入画面,书于其上,让大家共同分享欢乐与喜悦。图为送给我们的贺年卡。 任国家体操队教练之老师时的黄阿姨, 似乎在电视上见过。 《女篮5号》电影? 韫石舅的两位功劳卓著的女儿,大珠(潘枫)和大虹(潘虹) 为了一血冤屈,为了真理正义,为了还历史本来,姐妹俩“咬定青山不放松”,辗转反侧,四处奔走,历尽艰辛……终于…… 我们为她们双手点赞! 大家一起合个影。 珍贵的历史瞬间,定格在2015年12月28日16时16分。
Santa Minica in December
六千元野猪土鸡宴亲朋
叫我怎能不感叹? ——先有盛情邀我来京与两兄弟及武弟一家五口相聚、共度双节,再有送我千余美元之时尚服装皮鞋给武弟之一家这个那个,而今又派出四个人、花上六千元、去“北长城以北”山上抓来两头野猪、五只土鸡款待。 ——时值新年。 稍有遗憾,我在房内写文,没能亲往“抓猪”。幸而武弟拍了些当时的片子,一并送上来,与大家分享吧。 于那之中,我们不仅仅能感受到亲切的乡土气息,更能够体会到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 出发。 向北,向北。 古长城。 壮美。 关内望关外。 到啦! 二代野猪。 “野二代”,个个瞟肥体壮。 瞧,它这会儿优哉游哉,闲庭信步,好不自在! 它的哥们兄弟,此时都被放到山上去啦,只留它和它被选中,将被…… 那个它。 它和它均被处以极刑。 回到朝凤山庄的家中。二嫂公司员工在院里架起大锅,烧起大火,开始烹煮。 两头猪。 八条腿。 北京华世通的员工,样样行。 瞧,好一副庖丁解“猪”的架势,有范儿。 五只土鸡刚照面…… 它和它的脸上还带着友善的笑容。 庖丁解“猪”者说:“孙哥,您就坐镇指挥就行了。” 还还说啥了。刚跟野猪搏斗厮杀一场。 二嫂亲自烧火炸肉。 领导带了头,群众争上游。 一盆排骨。 炸好的野猪肉,一块块,金黄金黄的。 二嫂说,这样炸好了,将来才好做扣肉。 闻者的脑海立刻浮现出“梅菜扣肉”的样子。 各位看官,瞧着这一盆,不知脑海中能不能浮现出“溜肥肠”的样子。 这一盆,得出多少盘“熘肝尖”啊。 哈,这一盆跟“酱骨头”连着。 好嘛,梅菜扣肉的主料可是备足了! 瞧,给“厨娘”乐得! 这一大锅! 油炸结束,卤煮又开始了。 5、6个小时不停火。 满院儿飘香啊! 好家伙,整根儿的圆木柴禾! 二嫂在一旁招呼:“大家可以跟柴火底下烤红薯哦!” 咕嘟咕嘟,热气腾腾。 开席喽! 一盘接一盘,迫不及待啦! 一盘接一盘,迫不及待啦! 一盘接一盘,迫不及待啦! […]
半个馒头的记忆
——写在姐姐的生日 11月29日,是姐姐孙青的生日。 总想着在这天写点什么。去年就想写,可那阵儿正忙于驾考——有车,没票,着急——因此错过了。 ——术业有专攻,干事得专心。于是,原谅了自己。 “琴弹序曲”,今年得接上啊。 说到姐姐,检索了整个记忆,我发现于我印象最深的竟然是半个馒头。 说到“半个馒头”,又不能不先说说“中长跑”。 “半个馒头”,“中长跑”?——这都哪跟哪啊?风马牛不相及啊! 非也。 二者紧密相连,须臾不可分离。在我的记忆里。 那一年那一天,吉林大学家属院——十八家——突然爆出一条新闻:小妹(姐姐孙青的小名)在明德路小学校运动会上获得400米、800米中长跑冠军! 哇,她能跑那么快! 惊喜之余,我心里犯寻思: 她怎么能跑那么快呢?家里头,也没有谁擅长赛跑啊?妈妈,爸爸,哥哥,二哥……都另有所长。 去年,她刚从解放大路小学划拨到明德路小学,这么快就一鸣惊人?哈哈,终于想明白了,这也许跟她属兔有关! 转念又想: 倘若不分校,她还在解放大路小学该多好,那我在同学面前,该多么打腰提气啊——跟当冠军的姐姐同校。“我骄傲”(春晚小品河南保安腔调)。 她走(跑)在前面了,我得撵上啊! 于是乎,我也报名参赛。 嘿,居然在解放大路小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了中年级组400米第五名,跳远第三名,被选进了校队。咳,可这终究是于我先前参加的乒乓球校队有干扰,与少先大队的宣传工作有影响,怎么办?忍痛割爱吧——去了乒乓球队,集中精力做少先队的事。想当初,我等“名门之后”不言放弃,继续努力,说不定也能当一回冠军呢。听者可能要笑了,这不净瞎掰嘛! 哈哈,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再接着讲,“中长跑冠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在长春市的中小学运动会上一举夺得更让吉林大学家属院大人孩子惊喜的季军!这还了得,“中长跑冠军”立即被吸收进长春市体校,准备参加吉林省青少年运动会! 那是什么年代,那是什么时期啊? 那是上世纪60年代。 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那时候给我们的隐痛是什么? 一是饥饿;二是饥饿;三,还是饥饿。 饥饿就像跟屁虫,如影随形,跟着你,缠着你,折磨你。我1960年上学,到姐姐拿冠军时,已经三年级了。那时期印象深刻的事大都跟饥饿相连,跟吃有关。家里,我们是哥五个,姐一个——兄弟姊妹六个。感觉家里的粮食怎么也不够吃,我们怎么也吃不饱。其实,那时期让一个正长身体孩子吃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我们家是五个半大小子。缺粮食,怎么办?瓜菜代啊!于是,窝窝头里加进了菜叶子,高粱米饭里有了土豆萝卜,苞米面饼子里混进了豆腐渣子,“糊涂粥”里多加了许多水,我们家也成了吉林大学数学系有名的“缺粮户”,“救济户”(因为没有几家有这么多男孩的,男孩能吃,地球人都知道),每次学校食堂养猪换来的豆腐渣都要分给我们家一份,由此,中秋“家宴”上,每人在分得一块“鼎丰真”月饼的同时,又多了一块同样“喷喷香”的豆腐渣饼,给我乐得,那真是屁颠屁颠儿的。为了让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家里安排我们轮流做饭。说是做饭,其实也就是每天放学回来大家轮流熬粥。熬粥自然会产生锅嘎巴,谁知那时候的饭锅怎么那么愿意嘎巴锅底。为了调动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谁煮粥,谁享有嘎巴锅底的处置权。可后来发现,净是我跟孙武熬粥了——姐姐和二哥倒把这事让了(哥哥那时在外住校,孙李太小还没排上号)——我俩对此当然乐此不疲。开始也没细琢磨,只是以为他们是高年级,事多,回家晚,回家晚了再熬那耗时费火的高粱米粥就来不及了。后来才闹明白。闹明白了什么? 姐姐他们是为了让弟弟多吃一口啊! 可他们不饿吗,他们不需要吗? 姐姐对弟弟,真是十个头啊! 再怎么,家里就那点可吃的东西,吃不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那就上外边找食儿吃吧。 不知谁发现的,榆树巧(钱)能吃,榆树皮能吃,用来喂鸡的豆饼能吃,于是,这些东西立刻成了我们的美味佳肴——不仅跟哥哥一块去西安桥外的地里掏鼠洞,鼠口夺食,又发展到与鸡争吃——哈哈,孙武后来于心不忍了,总是弄些吃的来喂鸡,还嘴对嘴的给小鸡仔喂吃喝。如今,看了莫言的小说《蛙》知道了,煤也可以吃!真是得知恨晚。要是早知道该多好,“十八家”锅炉房后的大煤堆,那么大,那么高,满院子的“小饿狼”,谁都没动过一动。多可惜呀,饿得那样——每天在学校还有一节甚至两节课没上呢,肚子就叽里咕噜叫——却错过了如此美食!那时候,就盯准了上学放学路上“小河沟”边上的榆树,那榆树上的皮。一棵棵榆树,凡伸手踮脚可及部位的树皮,全被剥掉了,吃掉了。远望着,一棵棵榆树的下半截,全是白花花的。吃榆树皮,实际吃的是剥去粗糙外皮里面的白色嫩皮,这层嫩皮很厚、紧紧裹着树干,要费点劲儿才能把它与骨头一样坚硬的树干脱离。榆树皮特别禁嚼,嚼起来,滑滑溜溜、筋筋道道的,会让你满口黏液,想我们那样子,应该很像在不停倒嚼的骆驼。只是我们没有骆驼悠闲自得。 说到这,应该照镜子看看表情,是哭还是笑。 其实,当弟弟的饿,当姐姐的也饿呀;弟弟吃不饱,姐姐也同样吃不饱啊。 她和我的粮食标准是一样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年龄段——政府按年龄段给孩子定口粮,阶梯上涨,达到大人(普通市民的)标准是每人每月27斤半。上高中了,会涨到36斤。那时候,大家最羡慕的是工人,工人的口粮标准可以达到44斤,52斤;炼钢工人最高可达66斤。——我们的伙食标准一样,在家里应该享有的饭食标准就是一样的。孩子多,大人得做到不偏不倚才行。 可是,姐姐吃不饱还要跑,跑还要跑得快,跑得越快消耗越大,消耗越大就越发饥饿。咳,想她那时候该是怎样地忍受饥饿啊。那时,我只知道我打乒乓球,饿一点,就打不动,却没有去体会她。她比我消耗还大。殊不知,弟弟没想到姐姐,姐姐倒想着弟弟呢。 那一天傍晚,姐姐从长春市体校集训回来,把我跟孙武找到一起,在书包里拿出一团纸包纸裹的东西,引得“两只小饿狼”眼睛直放光,听着稀里哗啦的剥纸声,心怦怦地乱跳,隐约觉得那包里的东西能吃,是分给我们俩的。终于,纸包里的东西亮在了我们眼前。 哇,馒头! 大白馒头! 姐姐十分细心的、尽量平均地将馒头从中间掰开。 半个馒头握在手里,不知怎么,眼里竟有了泪水。 后来,又有了麻花,豆包,花卷……一样一样,姐姐都舍不得吃,都纸包纸裹的拿回来分给她的弟弟。 再后来,她的腿折了,她再也不能跑了,再也不能当“中长跑”冠军了…… 然而,她转行打乒乓球,又成了女子单打兵乓球冠军。代表吉林大学校医院参加吉林大学后勤系统职工乒乓球赛。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半个馒头的记忆依然清晰。i 然而,留在记忆里的,不仅仅是一饱饥肠的半个馒头,还有那之中的情意,和姐姐不畏苦难、不折不挠的精神。 今年夏天,姐姐来北海看我,我蒸了一屉馒头给她。但是,我半个字也没敢提“半个馒头”的事。 怕她伤感,怕她流泪。 在姐姐的这个生日来临之际,献上此文,以示当弟弟的一点心思。 愿姐姐生日快乐,天天快乐,健康长寿! Comments 孙清 2015 年 […]
Eleanor comes to the world
Eleanor, Welcome! Here is how you come to the world. We are waiting for your arrival (2015/08/30) Mom, dad and grandparents come to the hospital Waiting for your arrival (2015/08/30) Mom is admitted on the same night (2015/08/30) Now you come to the world in the morning (2015/08/31) Grandparents share the joy at the Church […]
四菜一汤,日本烧烤及50年郎酒陈酿
2015年8月1日 George (乐乐)自波士顿经旧金山回到洛杉矶,算是2015年的暑期休假吧。 8月5日(星期三)我们下班回到家里,看到他正在为大家做第四道菜,原来今天是老爸的生日。 第一道:啤酒鸡 第二道:回锅肉 第三道:糖醋黄瓜 第四道:酱烧茄子 汤:西红柿甩袖汤 后来笑笑和劳伦斯也赶来,还一起吃了生日蛋糕(没有在照片中)。 8月7日星期五,生日活动开始发烧,笑笑和劳伦斯请大家吃日本烧烤. 这是烧烤时的一段视频。 劳伦斯当场找来餐馆的摄影服务,冲洗出来照片。 当天晚上,亲家送来生日贺礼-50年陈酿郎酒。哇!
Disney Music Hall
朝凤山庄孙家大团聚
2015-07-05 (感谢二姑父网上传来的照片) 2015年7月5日又是一个大日子,因为盼望已久的又一孙家聚集,就是今天,就在朝凤山庄。 二哥为此,事前与功叔周密安排,二嫂从长沙提前返京,为吃什么喝什么,费了很多心思。 还是北方饺子加湖南炒菜,最有特色。 三种饺子馅分别是辣椒(二嫂准备),芹菜(青姐准备),韭菜(后来调配的素馅,原不知道我们的五婶是回民)。 袁阿姨为我们准备了各式湖南下酒菜,我还为大家添了一道东北酸菜粉条,不过排骨汤还是袁阿姨预备的。 青姐和我在包饺子。 大姑,二姑,五婶,英婶刚刚进屋,就帮着包饺子。 小桥带着妻儿也来了。大家在论着辈分,壮壮该怎么叫我们的二姑和五婶呢? 二嫂二哥在准备桌面。二嫂派人从亚运村那边取来四瓶600克装的五粮液,外加德国黑啤。 饭桌上功叔和英叔风趣的对话,不停地给大家带来止不住的笑声。 五叔给我们讲过去的故事。 大姑和二姑也都回顾了孙家的往事。 孙李拿出来在洛杉矶准备的相册,委托功叔转给三奶奶。二姑父说,要正式一点,照个像。 大姑将大姑父的著作送给孙李。 聚会合影是必须的。 开来的两部车事先都安排了带驾,下午4:30左右来到朝凤山庄。告别时,仍是难舍难分。。。 后来,二姑二姑父又去看望三奶奶,转达了我们对她老人家的问候。
乐乐在美和队友一起勇夺新概念创作第一名
2015年5月5日,由美国PTC公司赞助的IoT新概念创作比赛在波士顿MIT落下帷幕,创作第一名由乐乐(George)和他的团队(David,Justin)获得。 总裁判是Steve Woz(照片中的胡子老头),是和乔布斯一起的,苹果公司的创办人。奖金多少不说,这个Steve Woz太有名了。没有他也不会有今天的苹果产品。第一代,第二代的苹果电脑是由他一手创造的。 乐乐为自己的收获高兴,我们也为他骄傲。
Culver City Park – 2015.4.4
不能不说的话
三月十四日,天空阴暗,气温突降,初春的寒冷,还有些冻手冻脚,大家穿戴着过冬的衣帽,安静肃穆地在温泉公墓,最后送别徐大哥——骨灰安葬。这最后的送别,让每一位亲朋好友,再一次陷入悲痛之中。看着徐大哥平静微笑的照片,勾起人们的无限惋惜和怀念。徐大哥的学养和人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五哥孙征厚代表亲属,读了怀念徐大哥的文章:“不能不说的话”。徐大哥生前学友李国栋,代表同窗们献上:“送学民兄”。徐大哥的姐姐伤心欲绝,哭着扑到墓前,欲挽留住突然离开的弟弟。松林在呜咽,天公也悲戚,大家默默致哀,送上一程再一程。为表对徐大哥的怀念,特将孙征厚和李国栋的文章附录于后。 不 能 不 说 的 话 相思种成红豆,只为不能忘记。相思凝成红豆,只因挤在心里。不能不说的话,是相思的红豆,采来献给你。 (一)出众 万寿路名校荟萃,英才辈出,缘何学民脱颖而出?韩书记实地考察,给出答案: 给他一个支点,定能还你一个惊喜。是的,与其共事,方知人不可貌相。憨憨学民,做事如鱼得水,有过人的执行力,有无比的亲和力。 40岁前,“五一”小学,中断十年的少先队活动现场——鼓号齐鸣,独具魅力的仪式,精彩纷呈的内容,行云流水的主题表达,队歌的选用效果,让人如沐春风。团市委又特邀在少年宫隆重展示,为刚刚恢复的少先队工作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这是学民深入一线抓点研究,精心组织设计的成果。此后学民首选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作为新队歌,唱响全国。 运筹帷幄,不尚空谈,亲自实施,追求示范效应。说话做事仿佛不仅用大脑,更是捧出一颗才华横溢的心。这是学民。 (二)民灯 挖土制坯,挑水和泥,架梁按窗,自成小院。“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罗道庄村居多了一盏民灯。经济工作事关民生大计,知青就业迫在眉睫,居民大妈小本营生急需解难,军人家属多有不便,招租引商如何搞活…… 家中的灯常明,到家也是上班,既是接待室,又是会议间。改革初期,艰难路上,这盏民灯,让人心暖。最初知青组成的工程队,发展壮大,短短几年,成就玉泉大旅社日后一页。心血劳苦自不待说,鲜为人知的委屈让学民埋下心脏的损伤。 (三)高格 君不见《拾遗》封面风之竹?宁折不弯,中通外直,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静而高格。每次拔节是生命的小结,对环境的抗争。实是学民改革中的生命写意:做人当如竹之坚,竹之谦,竹之无私。君不见《拾遗》书法春之柳?“丝丝缕缕轻轻舞”,条条不忘根本,俯首顾着下面,向泥土拜舞。学民从教师到团委,从基层到机关,从街道到区委,一路堪以重任,却始终是不忘民本的学民。君不见《拾遗》那幅工笔美牡丹?品之良久,你会明白,大美在花根。学民始终关注“花根”,为“花根”说话。学民自己就是花根,成就的“花儿”不可计数。而自己依然做该做的事,过朴素的日子。几副老花镜戴了又戴,胶布缠了又缠,坏了也舍不得扔掉。充满生活情趣的学民,格调清如许。 (四)代表 时有社会乱象,党的肌体腐败滋生,学民与妻共勉“诚忠向晚鸿”。九十老母常道:“你可以不相信别人,你不能不相信徐学民。”很多场合,论起时政大局,言辞激烈。学民在听,作为人大代表在听,作为一个渠道在听,听逆耳之言,听真话,甚至骂声。学民难过,为党难过;学民心忧,为党心忧。以真正党的立场面对真实。学民懂得,这是民声的表达,真正的意思是希望共产党好。至今珍存晚报一帧照片,十四年前参政议政,人大代表学民。 (五)大忍 世人恨贪官,孰不知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既不受累,又不担责,也是变相腐败。主动作为,勤政为民的学民受累伤身,屡遭恶语暗箭,防不胜防。“诚忠忍被心机算,壮志惨从病体观”一语道破在职五次手术的背景真相。然仅片字一闪,从未道过隐情种种。09年,第六次手术,七天七夜,命悬一线,只为老家的呼唤,怕是天地也为之感动。自此,修家谱,缮老宅,圆父母遗愿,如工程一般,千里往返北京龙口。福泽乡里,精神遗产留给后人,“泪血染成红杜鹃”。 (六)大乘 “小学师徐氏,五言宗唐人。三乘大小上,一官归去来。”家境贫寒,生活清苦,父母的生命教育大道至简,一言以蔽之:做个好人。学民将这一老百姓的“弱德之美”,发挥到几近极致:好好做人,好好做学问,好好做事。对待别人好过对待自己。 立德为大,由此修心,入大乘之境,终成大器。课本所学,小学、中学、大学,小乘耳。社会实践,学用结合,终身读书,有困难,求诸己,方为上乘。大境学民,极具悟性,触类旁通。学什么像什么,干什么成什么。诗文绘画,书法篆刻,烹饪摄影,电脑操作,样样皆精。如此生命质量,唯有学民。难怪总给人一种惊喜。 (七)如若 唉,“不宜为官偏点将,岂料勤政易心伤。如若当年研艺海,雅作民间传墨香。”只是如若。想如此贤才良将隐于大市,也不会安安静静挥毫泼墨。一样领命,一样劳伤,谁会错过闪光学民。入梦之时,学民来了。“清风明月好读书”,一点不寂寞,很满足的样子。如若有事,不要打扰,学民正在休息。以上的话,想家人都明白。学民不仅是徐家的骄傲,更是我们的骄傲。 (八)我愿 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因为,我不如你。因为,我好想你。还因,欠你。还因,还有许许多多记忆…… 深情的红豆化为音符,《你是这样的人》响起。这是你最爱的歌,如歌中,这样的人也有你。 (家人) 2015年3月14日 清明 送 学 民 兄 此日阴阳隔,天公雨不晴。烟空垂痛挽,涕泪湿哀旌。 […]
渥太华七人行
日程 2015.1.13 – 2015.1.15 2015年1月13日至15日间,趁来访多伦多,参加孙小婷婚礼之际,七位‘年轻人’(+400多岁)利用二天时间驾车旅游渥太华。 我和二哥换着开车,众人开着玩笑,一路畅快。 最精彩的段子,是二哥的调侃:当众人瞌睡片刻有余,我在开车他陪我聊天,怕我发困。谁知他突然间劝我一句:‘困了就眯一会儿,别挺着’。顿时全车人精神振作,又是一阵有说有笑。 仅此贴上几张照片,以便将来有个回忆。 好不容易找到一张车内的自拍照片-时间不详 路径金士顿千岛湖 千岛湖周围,想照就照一张 千岛湖周围,想合就合一张 千岛湖周围,想合就合一张 千岛湖周围,想照就照一张 千岛湖周围,想照就照一张 当天下午抵达渥太华。 下榻国会山庄酒店 地处市中心-周围是高楼林立 自酒店房间向街道上的照片 自酒店房间向街道上的照片 酒店里的吃喝 酒店里的娱乐 第二天,14日参观浏览渥太华市区。 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边搂 国会广场外 国会广场外 国会广场外 寒冬里的一把火–坛周围是各个省份的省徽 国会大厦的拱形建筑 国会大厦内 国家图书馆内-四嫂在做笔记,那哥俩在忙着拍照 孙溪让我把人照小点儿,把两座塔尖照大点儿。我说我必须跑到塔的那一边才能做到 注意衣服肘下面的冰溜子! 在这里孙武和大部队失联超过20分钟 下午我们又来参观渥太华著名的瑞都运河– 路旁的建筑 路旁的建筑与人物 瑞都运河的纪念牌 我姐和四嫂这张照得不错 趁着太阳西下时在运河堤面上来一张 – 照得不错! 出出溜溜地过了运河冰面 天气虽然寒冷,空气质量不错,再欣赏一会儿这儿的雪景 晚上在渥太华好歹找了一家中餐馆。 老板给我们来个合影,原来老板是印尼华人 15日晚回到多伦多 – 哈小宁和笑笑夫妇也在昨日抵达。现时,笑笑和劳伦斯正在机场迎接乐乐从波士顿飞来。
2015 北海,深圳
北海 深圳
2015 毛冬琪婚禮
新婚 吉首婚宴
2015 張家界
鳳凰城 黃龍洞 森林公園 大峽谷
一段往事,一世情缘
(之一) 静夜,夫人在床上用ipad看微信忽然喊起来,“二哥找见韫石舅舅了”,我在窗前电脑上浏览QQ空间,惊喜得嚷道:“是嘛——太好啦!” 说来,这都是8月28号的事了。 这些年一直很内疚,二姨奶二姨爷(韫石舅舅的父母)对我那么好我却没能在最后送他们一程。怨自己不能保持经常联系,总以为自己能常能去北京去了就会去看望他们,谁想从集团宣传部调入民管部当头头就身不由己了。忙碌中再听到两位老人家的消息时他们已经与世长辞了。我搬到北京之后,几年前,与同样怀着感恩与愧疚之情的二哥孙溪专门去景山后街碾子胡同17号找过韫石舅舅(以为找到他这个当爸爸的就会知道更多二姨奶二姨爷的事,找到他也就会找到他的女儿在北京邮政局工作的大虹。大虹曾经在二哥公司资金链欲断的危难之时鼎力相助)。遗憾,没有找见。韫石舅舅在(父母)过世后已搬离。尽管我们磨破嘴皮,新居者(或许是当年住在西偏房的老居者)也不肯告诉我们韫石舅舅的电话或新住址,我们表示理解,遂恳请她把我们的电话记下来转告韫石舅舅。她勉强同意。我们满心欢喜地回去以为韫石舅舅得知会……然而,一两年、三四年……过去了,到如今也鸟无音讯。想来,那新(老)居者并未转告,自食前言。 微信上一幅照片,一段文字,弄湿了眼眶。 (图一:韫石舅舅(左)和二哥孙奚。韫石舅舅已经89岁了。眼睛有些看不清东西了。还念叨着我什么时候回北京呢。自然,我回去一定要去看望他老人家。网摘了一段有关韫石舅舅的文字;“1947年暑假,北大学生在北平地下党的支持下成立了北大民间歌舞社,通过舞蹈活动团结进步学生,加强各校社团的联系和团结,促进北平学生运动的开展。……党组织选派卜超凡、文琪、张群玉、常韫石、李学信等几位党员组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图二:这该是怎样的情感怎样的牵念啊:“动员公安查了北京近60个叫孙奚的……”) 渐渐远去的温馨往事又接二连三地走了回来。 1976年夏天,葛崇敏(四姨)由北京到长春来看望妈妈爸爸,我称那是“破冰之旅”。 妈妈的身世是我心中的迷。我只依稀地知道妈妈的老家在安徽。祖上是富庶人家。可是,妈妈为什么去北京?怎么去的北京?当时投靠的是哪一位?姥姥姥爷又是谁?……妈妈如爸爸一样对家事缄口不言。我想,这恐怕不是夫唱妇随而是有某种约定。我多少次想开口问问,又觉得妈妈一定有她的难言之隐,那样会让她心痛,也许什么时候妈妈自己觉得应该告诉她的儿女就一定会告诉的……那时还在“文革”中,爸妈都受到了冲击和心灵压迫,因此就更不便问了。印象中,哈尔滨有一位舅舅,妈妈带着当知青不幸別折了腿的“长跑冠军”姐姐孙青去过一次。——我当时自觉能体会妈妈内心的苦与无奈:爸爸还没“解放”,三叔还“出过事”,亲戚们似乎都躲着我们,人要自强,不说也罢。现在想,接二连三的“运动”将一切都隔开了,将人心折磨得甘愿(其实也只能)忍受有话不能说没法说没处说的憋屈、冤屈、委屈的煎熬与苦痛。这不是我们一家的悲剧。可如此,我们对妈妈爸爸两个家族的事情就更是不甚了了了——妈妈爸爸也终未能一吐为快,这是他们永远的遗憾,我们亦有了长久的精神空白。我常常会想到周总理在弥留之际的短暂清醒中,与邓颖超面面相觑,眼里露出无限渴望,几次努动嘴唇想说些什么而终于抿住嘴唇什么也没说的情境。多么悲苦、多么无奈啊!妈妈1952年随着由清华大学数学系调到东北人民大学组建数学系的爸爸来到长春,自此远离亲眷再不相往来,就是1966年我们“大串联”上北京也不曾走动(其实也不知道多少,当时奶奶还在灵境胡同石板房二条七号住着也没能去看望),一晃儿,就是冰封一般的24年。 葛崇敏四姨的来,想妈妈爸爸该是多兴奋、多感慨啊——当年说是“支援东北支援边疆”说是“院系调整”其实还带着某些不得已离开了祖居北京,举家迁往东北,二十四载春秋经历太多狂风骤雨冰雪寒霜,第一次有亲眷来访,且还在“文革”中,爸爸还顶着“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帽子。——妈妈爸爸的脸上露出了多年没有过的笑容,天天忙着弄“嚼谷”。在那个“李半斤”时期(当年有“陈三两”“李半斤”一说,意思是:陈锡联任东北局书记时,东北人民每人每月三两油,后李德生给涨到了半斤),物资匮乏,细粮极少,买肉凭票。妈妈不知怎么像“变戏法”似的变出了那么多肉、蛋、油和细粮,家里连天都是“白米饭亮光光,肉炒菜油汪汪”,我由吉林回去跟着大饱口福。葛崇敏四姨自是知道东北的供应比不上北京,感慨得呦:“我这一来,崇鑫大姐和姐夫俩人儿的细粮和豆油,不都让我一个人儿给吃光了吗?”妈妈爸爸的“倾囊而出”,足见对远方的亲眷是多么看重,多么思念。有了葛崇敏四姨的“破冰之旅”,紧接着就有了我的“寻亲之行”。 这年11月,当时在中石油吉化集团建设公司工会的我,为了给俱乐部买电影器材经大连(坐船)转上海去南京,在南京办完公事给两位同行送上车,专程去北京“寻亲”,借故呆了小一个月。这一次,(住在崇文区东花市大街南羊市口55号的)在北京电子仪表行业(?)工作的葛崇敏四姨成了我的“导游”,带着我先后走访看望了(住在北京东城区报房胡同69号外交部宿舍与乔冠华同一栋楼)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的葛崇兰大姨一家、(住在东城区南小街)在北京人艺工作的葛崇娴三姨一家、(住在景山区八大处)在北京军区政治部工作的葛林舅舅一家,(住在东城景山后街碾子胡同17号)在鲁迅博物馆当顾问从故宫博物院退下来的二姨爷常惠、从北京大学图书馆退下来的二姨奶常芝英,和在邮电科学院工作的常韫石舅舅,由此又见到了韫石舅舅的女儿大虹(潘虹)一家…… 从此,景山后街碾子胡同17号,成了那些年我来去过往北京的必到之处。1977年,我由吉化建设公司调往吉化集团公司展览馆、不久又调往集团公司工会宣传部,此后,总有去北京参观学习听课的事,一年甚至要去好几趟。其实,1976年第一次到二姨奶家,我就给惊呆了。什么叫书香门户,看看这儿就知道了:几排顶天立地的书架给各种线装本古旧书塞得满满的,满屋子弥漫着置于潮润中的书籍的油墨与纸张散发出来的别人可能认为有轻轻的霉味我却认为那是真正书香的气息。在坐北朝南的正屋里,每次去,好像都看见二姨奶戴着老花镜、二姨爷拿着放大镜——俩人在那儿各读各的书报。二姨爷坐在靠窗的大写字台的里侧,二姨奶坐在靠门的外侧,挨着门儿,二姨爷的身后是一灰布幔帐,里面是小西屋,屋里仍有顶天立地摆满书籍的书架。每见我来,二姨奶这一侧就必定让给我坐。接着,她就会为我冲一杯茉莉花茶放在桌上,然后,就一定要到廊下的小厨房去为我弄几碟小菜儿。好像约定俗成,根本不用问,我肯定是饿着肚子来的。那小菜儿样样可口、舒心、味美,印象最深的是二姨奶自做的“麻酱菠菜”、八面槽买来的“素什锦”(各种花样味道极好的豆制品,我几次代二姨奶去排队买过)、还有六必居的“松仁小肚”……小菜儿端上来,二姨奶还一定要从正屋门右边儿的柜子里取出“红星二锅头”,多是开过瓶的(因为常有客来?),要我自斟自饮。谁都能想得到,春寒料峭,隆冬时节,奔波一天正口干舌燥、饥肠辘辘,躲进这老四合院里那温馨的小屋,享受这等款待,该是何等的舒坦和惬意啊!就是此时,我内心的感动依然无法言喻。这会儿,二姨爷坐在我对面,二姨奶坐到了北面对脸儿放着的两张床中的一张床的边上,看着我吃,不时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你们单位有多少人啊?……都生产什么东西啊?……”当听到有“13万人”的时候,两位老人家异口同声惊呼:“嚯,不得了,有那么多人!” 人生中,第一次抑或唯一一次的印象都是深刻的,难忘的。 1976年冬日那个暖融融的午后,韫石舅舅领着我坐公交车去南城逛了一趟公园。这么多年过去了,对公园的印象不是很深,倒是走在路上的情景记忆犹新。 一位“奇异”的老者坐在路边马路牙石上,格外惹眼,天冷石脏没人坐不说,老者还用布带子一圈一圈盘着头,现在想应该是彝族人,同时将一个小碗口粗的长竹筒子斜靠在肩上,说着,就拿出火柴好划着了费力向墩在地上的竹筒那一头伸过去……我这才看明白他是在抽烟呢!哈哈,不仅我好奇,路上(那时候)很鲜见的一个外国人也惊异,他停下脚,歪着头,“叽里呱啦”比比划划地跟“奇异”的、抽“怪烟”的老者聊起来,老者哪能听明白老外说什么啊,一脸的懵懂。四周很快围上了一圈路人,恰巧我们经过,也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以致站住了脚。却见韫石舅舅稍一侧耳,就走上前与那老外“叽里呱啦”地聊起来,老外一脸的惊喜,仿佛“他乡遇故知”,恍然的眉飞色舞地“哇啦”着,路人见状无不啧啧赞叹,向韫石舅舅投去欣赏与赞美的目光。稍后,老外必是全明白了,向韫石舅舅伸出大拇指,连连道谢:“thanks,thanks……”当众人望着我们走开的时候,我的心里啊,那个自豪,还很骄傲呢,我有这样一位精通外语、热心助人的舅舅!不过,当时以致过后我一直很纳闷:北京的公园多了去了,韫石舅舅为什么一定要带我去这一座公园呢?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越写越长,先就此打住作“之一”,得空再接着写吧。) (之二) 《之一》留下了一个伏笔——“北京的公园多了去了,韫石舅舅为什么一定要带我去这一座公园呢?”——《之二》自然应开门见山,给予照应。 1976年11月那个星期天的午后,韫石舅舅见了我兴致勃勃:走,我带你去陶然亭公园转转! (上图为我跟韫石舅舅在公园石阶上留影。摄于1976年11月。细瞧瞧,韫石舅舅比我朴素,他穿着建设装,我呢,中山装——吊篼的——呵呵,出差上海南京时想着回程要到北京走亲戚新买的。) 韫石舅舅的话音刚落,我的脑子里就出现了一大串北京公园的名字: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天坛公园,地坛公园……随即,心里犯了嘀咕:北京的公园多了去了,韫石舅舅为什么一定要带我去这一座公园呢?可是,又不便问。——韫石舅舅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严肃的,话语不多的,笑容很少的。现在想,那其实是多么正常啊,耸人听闻的“文革”刚刚随着“四人帮”的被捕而宣告结束,这才是一个多月前的事,可是十年的折腾摧残浩劫给人们的伤痛还在,十年的压抑让人们习惯了也只能够如此这般。哪看得到听得到畅所欲言、笑逐颜开?葛崇兰大姨和葛崇娴三姨在一起说“‘四五’天安门广场事件”,未曾开口还回头“警惕地”看了看我。——于是,就一直没问。十年过去了 ,二十年过去了,三十年过去了……直到2013年,我为北京装饰装潢设计师杜达惠写人物小传的时候才恍然…… 杜达惠的得意之作——“壹瓶家园”的装潢设计与施工——恰与陶然亭公园毗邻,站在“壹瓶家园”窗下正可饱览公园美景,——使得我不能不认真了解一下这座公园……之后,我写下了这样一些文字: 300年前,清代工部郎中江藻在此筑精美小亭,取(1100年前)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中“陶然”二字命名为“陶然亭”,并撰写《陶然吟》,一抒悠悠情怀:“帝城近抱若几案,方塘碧水淼淼泉。凭高俯瞰百里内,南山一带相钩连。于兹卜筑颇轩敞,风光澄淡景物妍。”小亭建成即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意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之地”,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必到此一游一聚。 清朝康熙年之后,这里已经变成了文人雅士们饮酒赋诗、观花赏月、相约欢聚的场所。春秋佳日更是宴会无虚,同乡集聚,尤轰饮尽致,不醉无归。纪晓岚、龚自珍、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秋瑾等名人志士都曾到这里游览、观光;更有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高君宇等革命家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公园锦秋墩的北坡还敬立着一对感天动地的风华情侣——高君宇和石评梅的碑塑——春风青冢,化蝶陶然,人们纷纷来这里瞻仰和追思,花间、亭前、湖畔、柳岸……无不传诵着凄婉纯美的爱情诗歌。 京城至今还有“每届重阳,出游登高,南则陶然亭,北则古蓟门,远则西山八大处,赋诗饮酒,烤羊分糕,深秋景物,北地风光,以此为最”的说法。当年林则徐(道光二年)还题写了一副楹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 描绘了这里的幽静及隐居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和令人神往。 1919年,毛泽东率湖南学界代表团到京曾在陶然亭集会并合影。这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公园。1950年,毛泽东故地重游,做出指示:“陶然亭是燕京名胜,这个名字要保留。”由此,令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原来如此啊! 我感叹,当年韫石舅舅带我来这儿的时候,我并不知陶然亭公园有着这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还有着革命的意义。现在想,韫石舅舅没讲(没多讲)是以为我都了解呢?可我哪有那样的学养与见识啊!而我,习惯了“管住嘴”不多问。而韫石舅舅那会儿也许正陶醉于怀想古往今来贤达雅士饮酒赋诗、陶陶然而浑然忘我之情趣之意境之中呢! 这一次,二哥发来“找到韫石舅舅和大虹了”的消息之后,上“百度”搜索,在下面文章中豁然见到了韫石舅舅的名字,更令我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了…… 《白毛女》进北平先于解放军 2013-07-26 02:53:31 来源:人民政协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 本文作者供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因为工作关系,有机会走进一个特殊的人群:张硕文(离休前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葛彦(常韫石)、王彬、李学信、文祺、董华、顾肇基、鲁扬、林彦、宋柏。这群进入暮年的老人,年轻时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北大民间歌舞社成员。 他们娓娓道来,向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针对国统区,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按照地下党工作部署,北平各进步社团相继成立。 北大有了民间歌舞社 1947年暑假,北大学生在北平地下党的支持下成立了北大民间歌舞社,通过舞蹈活动团结进步学生,加强各校社团的联系和团结,促进北平学生运动的开展。 校方对于社团的管理十分严格,训导处登记,负责人备案。为隐蔽北大物理系学生张硕文地下党员的身份,与他同宿舍的许建章主动承担这个任务,担任北大民间歌舞社第一任社长,负责内外交涉,联络学生会、学校和社团联合会的各项工作。 党组织选派卜超凡、文琪、张群玉、常韫石、李学信等几位党员组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为适应广大同学的要求,民舞社采取了不限人数、不限学校,不要固定参加的方式招募成员。第一次举办秧歌舞会就来了300多同学,仅正式签名登记的就有100多人,民舞社一跃成为一个很有活力的组织。1948年,戴爱莲来北平任教,同学们获悉这一消息,推选张群玉、项党两位党员同学上门求教。民舞社越办越红火,除校内同学外,还吸引了校外越来越多人参加,贝满中学、一中、二中等很多中学的进步学生也慕名而来,在中学生中开辟党的工作阵地。 同学们自编创作了《矿工舞》、《凿冰工人舞》、《农乐舞》等,深受大家喜欢。民舞社以一种清新的文艺形式冲破了笼罩北平的靡靡之音,与没落、颓废的歌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开展群众工作的阵地。 […]
送别母亲
– 英厚 丽芬 筠厚 伯苓 送别母亲 寒山秋水,呜咽低唱, 送别亲人,吾心悲伤。 生我父母,终生念想, 养育之恩,永世不忘。 回想当年,痛断肝肠, 世事艰难,如渡灾荒。 困难生活,母亲担当, 为儿为女,备受凄凉。 一粥一饭,为我强壮, 一针一线,为我成长。 晚年多病,儿女供养, 天假之年,生活安享。 今日仙逝,去了天堂, 再难相见,无限惆怅。 儿女惜别,题挽设帐, 父母相聚,莲花荷塘。 感谢亲友,一生相帮, 敬老携幼,和谐安康。 家园亲情,互助互让, 兄弟姊妹,传统优良。 儿孙努力,晚辈更强, 告慰老人,永泰安详。 英厚 丽芬 筠厚 伯苓 敬上 2014年11月18日
徐学民大哥的祭文和诗词
这是徐大哥生前挚友李国栋,在送别时,怀着悲痛的心情,朗读的祭文: 呜呼学民,学冠同侪,民本是修,是谓“学”是谓“民”尔;徐徐而来,正如沐清风;奈何匆匆离去,无乃乎去之疾,去之速,去之神哉。呜呼学民。 徐之,学民。君之身——“躬耕不辍”,君之心——“一路朝天”。家境贫寒先天失养;政务繁冗渐染沉疴,从无一丝闲暇,唯笃光阴不废。事业、理想、气概、风范,事事求实,处处唯美。不肯、不能、不会迁就自己,你的脚上踏着的是风火轮,无人能劝更无人能挡啊。无私奉献,践尔心田。 徐之,学民。“扬帆总不收”的“天地一孤舟”,早该息肩释负,慢慢地细品人生?所谓“拙且笨”乃君自谦,十三岁时的诗作就一鸣惊人,不是吗。诗词歌赋、书画篆刻,集百艺于一身,化心血成佳制;厚积薄发——“厚积堂”在,妙手织锦——“妙锦斋”存,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痛哉学民,自君病恹,聚少离多,几拟造访,惜难成行。窃盼指日康健,围炉夜话,痛哉不能够; 痛哉学民,闻侄添女,膝下多欢,含饴弄孙,其乐融融。亦将月满助兴,沾喜半羹,痛再不能够; 痛哉学民,吾侪毕业五十年庆,近在须臾。昔日同窗,俱已耄耋,虽几多拖病,渐有离逝。然“越陌度阡,契阔谈讌”容当有之,故“明明如月”“对酒当歌”乐在其中。君不难扶肩仗策笑谈前来,必不胸襟再抒,犹憨态可亲。非八年前入学四十五年盛会,必自操持、必自躬亲;众侪此次不过怜你惜你才不忍劳你呀,才不敢惊动你呀,难道你会为此弃去吗。你那么累,又那么认真,毅力再强,受得吗? 痛哉学民,识君五十三载,不期止于戛然。想少年意气,风华逼人,辩驳说难,慷慨激昂;中岁揽经,子史百家,流连佳句,掰划华章;诗文互评,指摘疏漏,各拈韵目,再三推敲,昔时一帖共享,老来两心自通。奈弟本薄命,耿介不群,忝居朋座,不无纠缠。迁延至今,兄实大度,德厚言讷,海深鱼跃。惟转瞬一息,竟驾鹤西去,君其何忍。 “谅知君者,无出愚右”乃愚弟酒后戏言,而今握管致祭,非所愿亦非所当,君必知我。 哀哉尚飨。 挚友 李国栋 又:徐大哥昔日同窗柳荣惠亲笔“悼徐学民同学” 追往岁,良君与吾,结 笔砚之好,寒窗共度; 叹今日,挚友问汝,送 故人西辞,驾鹤西游。 众友相送,温泉地墓, 曹公为邻,你愿所如。 爱将笔墨呈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 门外青山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 2014年秋 徐大哥生前亲往温泉墓地,拍摄墓碑、青松、远山等壮观全景图及局部图片,并赋诗一首: 墓 地 远 望 西卧显龙山,东望三柱乡,双松存古寺,一枕温泉乡, 与共曹公梦,相邻怡亲王,临风观永昼,把酒问苍凉。 今日微姐来家探望老太太,嘱我将以上诗文发到“亲情家园”,以飨亲人的殷殷之情。 为大家发以上诗文,让我又一次缅怀徐大哥——我的好大哥,好老师,好朋友。 谢谢! Comments 小车 2014 年 11 月 10 日 实在是感人呐! 感谢二姑父! 感谢您辛苦传来的文字让大姑父的模糊印象清晰了,活化了,立体了,并且那么高大了——仰视可见! “家境贫寒先天失养;政务繁冗渐染沉疴,从无一丝闲暇,唯笃光阴不废。事业、理想、气概、风范,事事求实,处处唯美。不肯、不能、不会迁就自己,你的脚上踏着的是风火轮,无人能劝更无人能挡啊。无私奉献,践尔心田。……” “扬帆总不收”的“天地一孤舟”,早该息肩释负,慢慢地细品人生?所谓“拙且笨”乃君自谦,十三岁时的诗作就一鸣惊人,不是吗。诗词歌赋、书画篆刻,集百艺于一身,化心血成佳制……” “少年意气,风华逼人,辩驳说难,慷慨激昂;中岁揽经,子史百家,流连佳句……” …… 吾当勤勉、奋发、励志,向大姑父徐学民学习,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情。 借此,深切祝愿大姑父天堂好好歇息,天天幸福! 洛杉矶东北人 […]
祝福-发三奶奶93岁照
功叔来信,让我将三奶奶照片传至亲情家园。 片子照得真好! 也得说,三奶奶本身就带劲儿,慈祥,宽和,福态…… 由此方得知,三奶奶已过93岁生日。 衷心祝福她老人家—— 健康快乐,高过茶寿! Comments 洛杉矶东北人 2014 年 05 月 31 日 祝愿三奶奶健康长寿! sunxi 2014 年 06 月 07 日 前一段时间听说三奶奶身体不太舒服,记得春节前去看她时她也说身体不如从前。现在看神态、精神都很好。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好人一生平安! sunxi 2014 年 06 月 09 日 有三奶奶健在,老孙家现在就是五世同堂。上自三奶奶,下至我孙子孙大壮(大名孙久智)。
悄悄流失的岁月 – 二月二
“今天二月二,龙抬头。”礼拜天的祈祷后,唐饶有兴致地说。 “好,龙抬头要剃(剪)头。一会儿剪剪头。”我感叹道:“说起来,要感谢知青生活啊,让我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剪头。”话刚出口,突然觉得:好像爸爸的生日到了? 想着马上查一查,同时心里在念叨:为什么做儿女的,总是能记住自己的生日而记不住(或记不准)父母的生日呢? 转念想,可我们又为什么总是能记住父母的忌日呢? 这大概是因为…… 咳,不言自明。 打开电脑“备忘录”,果然,一行大字赫然眼前:“爸爸的生日:1924年3月6日,农历二月初二。” 心底涌起一股热流,在爸爸过世37年的今天——冥冥中,还能想到爸爸的农历生日。可是,内心又不由得一惊:爸爸若健在,整90岁,已是鲐背之年了! 想来,活到90岁之多的教授专家该有多少啊,更有健硕者至今仍站在讲坛上、手术台上……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为了培养后人而殚精竭力,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家父不幸啊! 满腔报国救国之志之热血无端消耗,早早流尽,倘没那么一场“大革命”,倘没受到那么非人的折磨,做儿女的在今天给他老人家贺寿是完全可能的。 耳边又想起了五叔、功叔评价爸爸的声音:“二哥就是巴金笔下《家.春.秋》中的觉民。……他挣脱封建大家庭的束缚,勇敢地去走自己的路。而他又不忘了关护弟弟、妹妹,回来探望,问及学业,认真指导……他的精神、他的意志、他的经历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是啊,过年了,大家廊下欢颜谈笑,吃茶饮酒,爸爸却躲进老祖的屋里,关紧门窗苦读,一心要学业有成,救国救民。考入清华,成绩优异年年免交学费,毕业后任教清华。继而响应党的号召,支援东北,支援边疆,毅然与同在清华任教的徐利治、江泽坚和北大任教的王湘浩、谢邦杰等五人奔赴长春,组建东北人民大学数学系。那些年,他们与化学系蔡镏生、物理系余瑞煌、经济系关梦觉、历史系于省吾等一批教授学者所创造的教学科研成就,闻名遐迩,蜚声中外。 ~~~ (爸爸和苏联专家在长春站月台上) 突发奇想,再上“百度”去查查看? 嘿,果然看到了!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西方管理科学方法的初步引入》一文道:“到1959年……涌现……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论文28篇……孙恩厚、赵仲哲、王寿仁、郑绍濂……都在理论上有所贡献,而且许多成果被很快应用。” 《抗战后,清华大学系务问题与师资危机》一文载:“1947年1月,经陈省身等人的帮助,(清华大学)聘请了……孙恩厚、刘绍唐、周振堡……等十余人……” 《新时期概率论及金融学融合思考》一文载:“从本世纪30年代至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如……孙恩厚、王寿仁、赵仲哲、张千里、刘璋温、陈希孺、成平、王梓坤、安鸿志、冯士雍、项可风、张尧廷等等,都取得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就。中国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可谓人才辈出。” (爸爸<中,深色服装者>和几位老师与毕业班学生在一起。)
2014.2.1-2014.2.4 Las Vegas and Le Reve the Dream at Wynn
After a celebration of Chinese New Year of Horse, Nancy and I went to Las Vegas for an overdue vacation. Our brother Xi and his wife bough the vacation package for us last year. THANK YOU! We originally planned to take the vacation in January but we had to postpone it till this time because […]